English

冷战结束以来最大一次 美俄间谍在维也纳交换

2010-07-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平日宁静、休闲的维也纳,7月9日上午迎来了所有谍战片中最紧张的时刻――交换间谍。冷战结束以来,一场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在维也纳机场进行。这次交换的间谍共有14人,美国同意俄罗斯用4名西方间谍交换10名日前被捕的俄罗斯间谍。13时左右,双方来接间谍的飞机离开维也纳返回,交换间谍的活动完成。

这项大规

模交换间谍的交易,是由俄罗斯驻美大使瑟吉・基斯雅克与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上周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7月7日,双方敲定了交换间谍的最后细节。双方同时重申,不想回到冷战时代,愿意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接着,华盛顿、莫斯科、维也纳之间的热线电话不断,因为美俄决定在维也纳交换间谍。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8日下午2时45分(纽约时间),10名日前被抓的俄罗斯间谍全部抵达纽约法庭,每个人都必须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有罪”,然后签署一份“永远不进美国”的保证书。之后,就将他们送往机场。纽约当地时间19时,载着10名俄罗斯间谍的飞机起飞,目的地是维也纳。

维也纳时间8日下午3点左右,一架载有4名西方间谍的飞机从莫斯科飞抵维也纳。他们是伊格尔・苏特雅京,核武器专家,2004年因“叛国罪”获刑15年。罪名是向英美提供俄导弹防御系统和核潜艇的情报。据悉,交换后他将在英国情报局官员的陪同下前往伦敦。与他同机的还有亚力山大・萨波罗斯基、亚力山大・苏帕乔夫和曾在俄军情局工作的塞格耶・斯克里帕。

美俄都选中维也纳作为交换间谍的地点,主要与奥地利传统奉行的中立政策有关。冷战时期,交换间谍主要在德国柏林东西方交界处。两德统一之后,柏林的这一特殊地位早已不复存在。而维也纳的中立地位则相应突出。奥地利政府起初对在维也纳交换间谍事表态“不置可否”,只强调这是美俄之间的事。这种态度当然不会给美俄造成难堪。但奥安全部门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奥方为交换间谍在维也纳国际机场安排了特殊的“会客室”,所有参与交换的间谍必须面对中立的奥地利专家亲自声明“本人愿意交换”。在完成这一外交程序后,美俄双方才能将各自的间谍接回。

据美国司法部消息,这次参与交换的10名俄罗斯间谍是今年6月27日在纽约、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和新泽西等4个州被抓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对他们监控了10多年。从截获的电子邮件、秘信、电话交谈等情况看,他们属于同一个间谍网,其长期使命是在美国政界物色和培养情报来源。他们已就美国的阿富汗政策、伊朗政策、对美俄裁军协定的政策等向俄罗斯国外情报局报回了情报。在抓获的10人中,有9人还有洗钱的嫌疑。根据美国法律,从事间谍活动可以判刑5年,对洗钱活动可判刑20年。不过,案发后,美方的基调性暗示是,这批人对美国造成的损失不大。俄方也表示愿意向被捕人员提供帮助。美俄双方都强调,不希望看到此事影响两国关系,尤其是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同奥巴马总统共享了同一份炸薯条。这大概是这次双方能达成共识,交换间谍的重要原因。

从FBI的指控文件看,俄间谍的工作方法仍是古典式的,他们通过密信方式进行联系;在野地里挖个坑放钱;现金由俄罗斯信使带到拉美国家后交转;这些间谍回俄罗斯时用假护照,名义上去罗马,然后再回俄。他们冒充美国人、加拿大人、秘鲁人,与当地邻居的关系不错。有的被抓后,邻居不敢相信,还跑过来照顾其孩子。

其实,美俄之间的间谍战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东西方交换间谍也算是一种传统。早在1962年,当时的苏联就将其击落后俘获的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格里・鲍尔斯与被美国抓获的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进行了交换。1985年6月11日,东西方一次交换了29名间谍,其中25人是在东德被抓的美国间谍。不过,当时都在德国西柏林与波茨坦之间的格林尼克大桥上交换。

进入21世纪,东西方虽早已结束冷战,但相互之间的间谍战似乎没有丝毫松懈。2001年3月,美国一次驱赶了50名拥有俄罗斯外交官身份的间谍嫌疑人。美国作出如此反应是因为FBI在俄的间谍罗伯特・汉森的真实身份败露。2002年11月,瑞典将2名俄罗斯外交官赶走,原因是他们对爱立信公司进行工业间谍活动,而爱立信在生产战斗机用的雷达和导弹技术产品。2009年4月,北约将2位俄外交官逐出北约总部,因为其从事了间谍活动。从这种意义上看,美对俄间谍下手,一次端走了一个间谍网,只是双方较量的一种延续。不过,目前生活在美国的前克格勃军官奥莱格・卡卢金仍对这次行动的规模感到吃惊。他表示,在冷战时期,苏联在美国也不足10名间谍。不过,西方安全专家估计,这次在美国被抓的俄罗斯间谍只是“冰山一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