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印度人口增长透视

2010-0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印度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最近19年来,印度经济始终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正在创造“印度奇迹”,但人口过快增长始终是影响印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人口普查紧锣密鼓

2010年印度人口普查自4月1日开始,现在正在紧张进行之中。这次普查被媒体称为人类史上

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250万名人口普查员奔赴全国各角落,首次采集国内每名居民的指纹和相片。因为不可能进行复查,必须确保一次性做好普查工作。为减少误差,工作人员携带覆盖印度60多万个村庄的卫星地图。普查员要接触到包括女性、老人、残疾人、移民和游牧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普查员统计的居民个人信息将包括是否拥有银行账户和手机等。此次人口普查还增加脸部和指纹数据,15岁以上受查对象强制按指纹并拍照存证。人口统计之外,本次全国人口普查还针对包括经济活动、识字及受教育情况、住宅与相关设施、城市化、语言、宗教、迁徙、残疾等问题。

由于种姓制度在印度人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印度政府正考虑在今后的人口普查中加入“种姓”。如果最终落实,这将是1931年以后,印度人首次被问及种姓。这个提议已经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实际上,自从1947年赢得独立以来,印度领导人已经在官方记录中删除了种姓。

赞成者认为,全国性的种姓统计对于社会正义十分必要。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在大学入学和公务员名额上,为低种姓人群预留了一定比例。批评者则认为,印度的种姓差别已经不那么明显,在人口普查中加入“种姓”的计划,会加强不平等和分裂,种姓普查再次带回不平等,将是一种倒退。

相对60年前,经济发展对社会等级变化有更强大的影响,尽管如此,种姓在印度仍旧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充斥报纸周末版的征婚广告上,总是有对种姓的要求。作为最高种姓,婆罗门仍然主导很多行业。印度的亿万富翁名单中,没有一个出身贱民。

人口问题困扰数十年

印度在1947年独立时,人口不过3.6亿,而2010年的最新统计,印度人口已超过11.7亿,很快就要达到12亿。在短短64年的时间里,印度人口增加了2倍多,其增加的人口相当于目前西方8国集团人口的总和。

印度人口的过快增长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首先是总体发展水平低下。由于小农经济在印度农业中仍占有很大比重,农民的生育意愿很强,多子多福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家庭都为子女众多而自豪。其次,印度国内的宗教和社会因素对人口的快速增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是锡克教,都是鼓励生育的。印度全国有3万多个种姓和亚种姓,这些种姓往往是内部通婚的封闭式社会集团,为有助于生存竞争,大多鼓励种姓集团内部的早婚早育多生。而且乡村的婚姻表亲联姻多,目的是为了壮大本种姓、本家族的力量,保证财产“肥水不流外人田”。再次,印度政府仅仅把控制人口作为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关的工作,而没有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以上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的因素影响下,印度早婚多产成习,婚龄之早,在世界上亦属罕见,十二岁的新娘不算是个别现象。高出生率使印度人口十分年轻,15岁的少年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以上。最后,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疾病死亡率与出生率同步下降,减缓了印度控制人口增长率下降的速度。有专家预测,以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率计算,203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另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6.23亿。当印度人口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时,其总数至少将达18.6亿。

今年的人口普查,将为印度政府采取新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增量“吃掉”经济增长

印度迄今仍是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之一,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印度这样每年人口增长迅猛的发展中国家里,新投入资本的2/3要用来供养新出生的人口,以便维持原来的人均收人水平,只有剩下的1/3才能用于提高收入。消费多,积累少,致使生产力发展不快,印度人均消费水平虽然很低,但消费总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这就必然减少积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如本世纪头十年,印度平均每年新增1800万人,仅仅为满足其最低需求,每年就要增加500万吨粮食和2.5亿米纺织品的供给量,还要增加大量的学校和教师,在住房、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贫困人口的救济负担也日益严重。结果政府每年预算的大部分都只能应付非生产性开支,用于发展生产的只占一小部分。印度学者指出,如果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一半,国家仅在住房和教育这两个方面节省的开支就可以建设近40座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据统计,印度的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是中国的2.5倍。到了本世纪初期,已降至中国的30%。印度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占居民总数的35%。尽管印度经济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压力仍然十分沉重。在金砖四国中,印度的人均收入最低。由于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印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按其本国发布的统计数字,印度目前65%的人口温饱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5%的人口每天的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人口暴增也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增多,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印度西部沙漠正以每年1公里左右的速度向附近地区扩展。

人口多到底是福是祸

但也有人对印度人口即将在本世纪中叶超过中国唱赞歌的,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印度时报》曾发表文章称,目前印度人口规模不是负担,而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高出生率使印度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在全球人口不断老龄化且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印度的劳动力资源及成本优势将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这种看法忽略了印度的人口经济结构。自新世纪以来,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始终占65%左右,迄今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世界上还是少见的。目前只有53%的印度人能读能写,并且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还在产生新的文盲,尤其是印度有将近1/3的女童上不了学,这样的人口素质,无疑将制约着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

由于印度经济吸纳不了过多的劳动力,大量的高素质的印度人移民海外,到世界各地谋生。在美国一直生活和工作着一大批印度软件人员,其中一些人已带着他们的专长、关系和资本回国,促成了印度软件业的巨大成功,但是他们只占流失人才的很小一部分。与此同时,大批普通印度人则为生活所迫,漂泊在其他国家做劳工,如海湾产油国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这些国家的高档酒店和超级大市场里的公厕服务员、低层次营业员、建筑工人都以印度劳工居多。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以上,但印度目前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模式,无法吸纳年轻的普通劳动力,整个印度IT行业据称每年只能创造100万就业机会,制造业每年吸纳的就业人口总共也才700万,而公共部门和其他私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年轻生力军”一旦无法转变成战略人

力资源,就有可能反倒成为阻碍发展的负资源。外界预测印度人口超中国的时间表一再提前,但印度政府最不希望超中国的一个指标也许就是“人口”。

其实,在发展中国家里最早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是印度。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曾于上世纪70年代采取强硬措施推行节育目标,结果却导致她在大选中落败。印度政府虽多次提出控制人口的目标,但至今还未就一对夫妇可生育几个孩子作出具体规定。

印度25岁以下人口占了一半以上,年轻确实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出生在种姓较低的人群中,根本没有机会享受到高等甚至初等教育。印度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他们的初中教育还不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水平,因此,印度年轻人的生产力水平令人堪忧。印度农村年轻人很多,但二十几岁看上去就像三四十岁的样子,而且大多数人连工地上最常见的手推车都没见过。

图为印度人搭载火车情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