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杯的聚宝盆效应

2010-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我有话说

南非世界杯落幕了,但连日来,与“世界杯”沾边的体育经济都“火”了,体育运动品牌、电视转播、啤酒、世界杯之旅、体育集邮、餐饮……

盘点世界杯收益

据统计,南非世界杯全球电视转播收入达到32亿美元,市场营销收入至少在25亿美元以上。6月30日凌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队比赛

,两支球队的球员身价都已接近十亿欧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介绍说,国际上足球产业一年有5000亿美元产值。世界杯期间,有两大部分收益,一是举办者的收入,二是带动性收入。

从传媒的收入看,世界杯广告价值大幅提升,中国媒体广告收入约为70亿人民币;韩国进入16强,韩国媒体广告收入达到11亿欧元。除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也赶上了世界杯的广告机遇。

世界杯期间,体育营销公司植入广告和产品销售增值,广告和产品卖得都比平时好,也带动啤酒公司、体育用品企业及体育衍生品的销售。

体育传媒呈现新动向

在主流电视传播、互联网传播和平面传播之外,手机作为最新媒体终端加入,各种媒体传播手段彼此融合,成为此次世界杯的一个特色。

世界杯中国版权持有者――CCTV-5以电视为主播出渠道,同时强力推进新媒体手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从国际足联手中获得了2010年到2014年国际足联旗下所有国家队赛事的新媒体视频版权,包括手机、网站等新媒体公司都要从中国网络电视台手中购买视频版权。南非世界杯期间,有多达7家网络媒体拥有视频转播世界杯的权益,这是史无前例的。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04亿,而《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如此海量的用户就产生了足够大的价值。因此,拿下世界杯版权,提供符合网民需求的周边信息和比赛视频,也将成视频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环球时报》舆情中心戴元初博士预计,世界杯后,新媒体行业将出现新的分化:有的将专注分享模式,有的将以网络媒体的形式出现,有些视频网站则因为资金和流量的下降最终退出市场;而手机电视以其良好的移动性和伴随性,再加上3G的运用,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中国企业借世界杯加分

中国足球虽然远离了世界杯,但不能影响中国企业向世界杯靠拢。2010年南非,我们看到几个中国品牌的身影:英利、哈尔滨啤酒和格力。

太阳能企业英利成为世界杯二级赞助商,在国际传播平台上,英利更成为了一个为中国企业整体形象加分的品牌。通常情况下,企业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需要投入约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但借助大型体育比赛,同样的广告费用,其效果可以提高10%,这一定律在英利身上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世界杯上另外一个品牌就是哈尔滨啤酒。此外,格力中央空调也成为南非“世界杯”上亮起的中国品牌。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表示,经过多年自主创新,格力中央空调厚积薄发,依靠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进入南非世界杯球馆,是技术与实力的体现。

南非世界杯或将改变世界对南非的看法,而像格力这些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将改变世界对中国品牌的态度。中国将不只是“世界工厂”,更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世界品牌强国。

体育产业有待精心培育

在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天地广阔,体育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也巨大。但并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能成功实现商业化,中视体育总经理阮军认为,体育经济首先要有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其次,具有可观赏性,是否让人乐意欣赏,具不具备市场的需求。第三是产品质量,能否便于欣赏,让人们看得懂、能参与。

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娱乐健康、健身和竞技产业,都要通过创意、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产业链,实现经营和发展,它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形态都和文化产业一样。为此,体育产业应向文化产业学习,用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方法来改革体育产业,我国要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引入民间资金来主办商业性赛事,让民间参与和投入资金,形成产业链和资金收益,也就是体育要商业化;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积极扶持产业发展,推动企业上市,鼓励跨区域和跨行业的经营等。

两名小游客在世博园内选购世界杯特许商品“扎库米”毛绒玩具。李百顺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