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爱听

2010-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国林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来袭,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以及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一种价值多元、形式多样的复杂格局,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也正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型。“一个人、一个键盘、一段文字”的“自媒体”特征,使得似乎一个人的“三言

两语”就可以代表一个事件并引发一个大热点,极个别所谓的“意见领袖”在网上的新闻聚合和放大效应可以左右所有舆论。这看似荒唐的话,却在诸多高校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得以印证。由此,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键盘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应对这一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无法回避的“虚”

似乎网络是虚拟的,但它却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生活而又对现实生活极具反作用的一种虚拟。这种虚拟是现实的拓展,更是人们思想空间、心灵天地的扩展,这种扩展当然对人的思想产生引导和撼动。因此也引发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虚”。

一是网络恢恢,“我的地盘我做主”随着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加之网络不受现实社会身份、年龄、地位、地域的限制,这些多元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低俗无聊、文化垃圾等并存信息蜂拥而至,以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投射到几乎人人上网的高校。网络的无限性、多元化与“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很容易结合,导致今天在校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理想信仰的缺位。

二是网络天地无限而往往“手长衣袖短”由于一些文科院校对技术发展的不敏感性和接触的滞后性,存在“用网多,建网少”、“上网多,懂网少,懂网络技术的更少”、“懂网络方便快捷的多,懂网络负面影响的少”的现象,对校园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严重不足,网上舆论阵地占领、网上引导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网络缺失”。因而在一些网络舆论阵地的“争夺战”上,被极个别的人聚合放大,而校方显得方法不多、手段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有效引导不力。就像马云所说,“我感觉中国上网的人的素质总体来说要比不上网高,但是在网上发表观点的人,总体是网上水平最差的那一帮人”。这就要求素质高的人除了上网浏览外,还应该在网上“唱读讲传”。

三是“两课”遇见“一网”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上由原来的“单一灌输”变为了“互动共享”,学生有了更多可以独立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和空间,“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QQ、博客、微博”等已成为他们学习认知、了解社会和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这对“两课”等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据我校2009年对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64.6%的学生对“两课”的总体评价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20%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满意,68.8%的学生对“两课”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由此可见,“两课”的实效性、吸引力正在被网络快速削弱。

这些无法回避的“虚”导致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两个薄弱环节:一是“网络阵地”的缺失;二是如何利用网络因势利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心坎上的方法不多。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由实到虚”再到“虚实结合”,最终取得实效。

传统向网络拓展网络向心坎迈进

面对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而且也要对互联网及其技术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多上网,多用网”,而且也要“很懂网”。进而,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从传统方式向网络方式的拓展,从网络阵地向学生心坎的迈进”。

做好传统的“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实”是基础和内核,也是诸多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积累。长期以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本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原则,确立起为国家培养“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刀把子”和“枪杆子”的方向,努力塑造了西政学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特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实”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树典型”,坚持“以先进校友事迹教育在校大学生”;二是“重论辩”,培养学生是非观念;三是“强党性”,以党建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是“扬正气”,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五是“讲亲情”,对学生提倡亲情化管理;六是“夯基础”,有针对性地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

既不避“实”,也要就“虚”在坚持并做好传统“实”基础上,应对“键盘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我们应该既不避“实”,也要就“虚”。不仅要直面那些无法回避的“虚”,更要“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进而克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一是要筑阵地、建队伍,启动“五个一”。以建“高校内网”为契机,成立一个“网络舆情研判中心”,建设一支“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建成一套涵盖学校、学院、群团组织、全体班级的“四级网络体系”,办好一个“红色网校”,建好一个“校内论坛”。

二是要拓展“网上一对一”。“两个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是我校党建工作的一个特色,即“一个教职工支部资助一名贫困生,一个教职工支部联系一个学生寝室”。而“网上一对一”是该项活动的深化,即“一个教职工党支部联络一个学生QQ群”,形成教职工“定员、定期”与学生在网上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答疑解惑,成为学生的知心“网友”。

三是要开展“支部建在网上”活动。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以任课教师为指导,把“博客”、“微博”(或者QQ群等网上互动交流工具)建到每一个学生支部上去,充分发挥“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和引导作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和统一。

四是要开展“网上唱读讲传”活动。积极探索并创新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学生广泛参与的“网上唱读讲传”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建设与学校传统和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教育启迪、亲和凝聚、陶冶塑造的网上育人氛围。

五是要建立“三位一体学生德育考核机制”。配合系列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坚持以学生的德育为中心,单独建立一套涵盖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在内的可量化的“三位一体学生德育考核机制”,并将学生的德育成绩与在校评优、考试成绩、用人推荐等各种选拔结合起来,与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建立起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