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7-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孝”: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在中国文化中,“孝”不仅具有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孝”的根本精神是“报本反始”,即一种受恩思报、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它包括了三个具体的向度:为个体生命之本的祖先尽孝,为社会生命之本的圣贤尽孝,为

类性生命之本的天地尽孝。它在根本精神上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构成了传统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吾性自足的形态与基督教皈依于外在上帝的终极关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仅仅通过揭露“孝”作为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弊病并不足以彻底否定“孝”。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在“安身立命”的层面发挥“孝”的积极作用,是应当进一步予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李翔海文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推广中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性别预算是在社会性别主流化过程中,通过分析公共预算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对公共预算做出社会性别敏感回应,推动公共部门以更趋公平的方式分配资源。目前,中国自主推广社会性别预算面临着诸多挑战,譬如,政府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及资源保障仍显不足,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性别统计制度相对落后,社会性别主流化缺乏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等等。尽管如此,中国在性别平等的法律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保障等方面,仍旧为推广实施社会性别预算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机遇。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马蔡琛季仲?文

 

 

生态问题的政治哲学探究

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包括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可以说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生态运动中的延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生态学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并将生态危机理解为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的凸现。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成功地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同生态学和生态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国外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开创中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中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基于对中国生态问题的科学考察,并从理论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阎孟伟文

 

 

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演化考探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动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3期王桂新徐丽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