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许江:我看见城市的生命在绽放

2010-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我有话说
“城市不是冰冷的,它是一个生命活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呵护。”驻足于“城市生命馆”美轮美奂的展厅里,许江用柔软的语气谈起城市,谈起世博。此刻,他想起的不止是城市生命馆,还有浙江馆、杭州案例馆、宁波滕头案例馆……作为中国美院院长、世博主题馆城市生命馆总策划、浙江馆专家组组长,许江带领着美院师生先后承接了大
小十余个世博项目,把浓厚的“世博情结”种在了大家心里。

也许只有游历一番坐落在浦东园区的城市生命馆,我们才能理解许江心中的城市印象。墙壁上,6种文字刻写的正是这样一句话――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活体,聚散融汇其命脉活力。

许江带着记者漫步在他亲手缔造的这座“城市”里。“一般来说,我们进入一座城市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到火车站,然后下地铁,再到街道,一路穿过缤纷的花园,宽阔的广场……所以,我们选择了这5个空间,构成城市生命馆的五大单元。”

城市生命馆的第一站是“活力车站”――巴黎“里昂火车站”。列车、站台、信息亭,天幕上还有一个巨型荧幕,播映着世界各大城市永不停歇的繁忙场景。第二站是“循环管道”,人流涌动的地铁,盘根错节的水、电、气、热、垃圾管道,诉说着城市的生命律动与吞吐循环。在第三站“生活街市”,游客可以走进图书馆阅览,可以坐在咖啡屋小憩,可以流连商店虚拟购物。在第四站醉心花园之后,扑面而来的是由7块环幕和1块超大天幕组成的球幕影院。这里是最后一站――“城市广场”。阿根廷五月广场上沸腾的观赛人群、肯尼亚内罗毕自由广场上的击鼓青年、印度孟买站前广场上的幸福一家,最后,是中国四川的汉旺广场。残垣断壁间,一座钟楼巍然屹立,时钟的指针凝固于14时28分,留下生命和爱的震撼。这些不同的广场,表现了多样性的文化表情与城市灵魂。“如何找到并展现城市的灵魂?我们设计过很多方案,有些虽被弃用却同样精彩。比如,我们曾设计了进城、游城、观城、回望城市四个环节,其中包含了体现各阶段文明的各类仪式、特色鲜明的城市灵魂图书馆。所有实现与未实现的方案,都是很好的教材,我们会总结整理出来,留存中国美院的‘世博记忆’”,许江说。在他看来,世博是“思”博,也是“视”博――思想的汇集地,视觉的震撼场。因此,世博要写好两本“书”,一是城市研究之书,从城市规划、建筑、生态等各个角度,利用世界各国的文化思考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一是展示艺术之书,即如何借助现代科技与多元艺术手段,完成视觉艺术的表现与提升。而这,正是中国美院举全院之力孜孜以求的学术方向。

为了世博,许江已经准备了十年。2000年,他专程参观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备感震撼:“本来只准备看一两天的,谁知一星期都不够用。”德国馆的厚重人文、巴西馆的质朴生态、日本馆的尖端科技……“我看到了城市的生命在绽放”,许江至今仍不住感慨。亲历世博,他看出了世界各国对人类发展的思考,也看出了世博对于国家发展、国民教育的极大意义。于是,回国之后,他立即召开学院中层干部会议,对全院上下发出了“备战世博”的动员令。他坚信,世博一定会来到中国。

两年之后,上海申办世博成功,而此时,美院的视觉文化学科转型已初见成效。许江带领着美院400余名师生应声而动,热火朝天地参与到了世博各个阶段的工作当中。为了让师生们体验到世博的独特魅力,他还组织教师、科研人员参观了日本爱知世博会和西班牙萨拉哥萨世博会。“世博不是一场单纯的狂欢和视觉奇观。我真正期待的是,通过本次世博,中国人对城市和未来有更深入的思考,中国的文化创意和展示技术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许江饱含期冀地说。

图为许江近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