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疆策勒发现唐代佛寺遗址群

2010-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本报乌鲁木齐7月18日电5处大型佛寺遗址群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正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新疆首次发现带庭院的建筑基址,而且是完全由我国学术机构独立发现、独立发掘、独立进行各方面研究的整装古代建筑遗址群。

今年1月,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因公路施工,在达玛沟发现托普鲁

克敦2号佛寺西侧有零星壁画出土,工程随即停工。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工作人员现场考察,初步认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佛教建筑遗址。5月11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新疆考古队会同和田地区文物部门、策勒县文管所组成考古发掘队,开始了此次田野考古发掘清理,6月底田野清理工作结束。

据介绍,托普鲁克敦已发现5处大型遗址存在迹象,北部的喀拉墩地带发现8处大型佛寺建筑遗址。托普鲁克敦3号佛寺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达玛沟的荒漠沙丘中。从托普鲁克敦遗址往北数,最近的是喀拉墩佛寺遗址,再往后有巴拉瓦斯特、乌尊塔提,还有老达玛沟、丹丹乌里克等七八处大型古代佛寺遗址群。

从现场挖掘的情况看,发现有总面积近10平方米的壁画。根据壁画人物的衣着风格,初步判断遗址为唐朝佛寺。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位于新疆的最南端。“策勒”在新疆维吾尔语中意为“红枣”,县城距乌鲁木齐市1415公里,此前曾发现了托普鲁克敦1号佛寺和2号佛寺遗址。托普鲁克敦1号佛寺是塔克拉玛干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佛堂建筑形式的古代佛寺建筑,与2号、3号佛寺建筑遗址组成完整寺院,是塔克拉玛干绿洲寺院独有形式。这些佛寺遗址建筑形制、壁画与出土文物,对研究了解古代和田地区佛教、民间佛教信仰、佛教塑画技法,以及与河西走廓、中原、西藏等地的佛教传播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一点可以证明:这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生动的实物例证,众多丰富的文物遗存表明,公元6世纪以来,这里渐渐成为佛教兴盛的地区之一。

此次发掘的托普鲁克敦3号佛寺遗址,面积800多平方米,其建筑形制在佛教建筑中非常罕见。遗址保存较好,地面、墙槽完好,有的房屋还残存高约1米的墙。该寺位于2号佛寺西北方。从2号佛寺西北角至3号寺院东南有宽约1.7米的土基道路相连。3号佛寺遗址为庭院廓房布局,呈“凹”字形,东西长约26米、宽24米,整个院落建筑在红烧沙土垒积的地基上。庭院北、西、南三边为畅通的长廓房,廓房后为四开间的房屋。房屋南侧中部靠墙有一用火台面,从形状看,可能为古代灶具。由于面积最大,可能是伙房兼餐厅。北侧为3间并排房屋,可能是寺院住持起居、储物的房间。由此可以看出,3号佛寺遗址为整个寺院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寺院住持和僧人起居、会客、学习、讲经、藏经和举行一些重要聚会活动的场所。而原先发现的2号佛寺遗址则为寺院的主佛殿,是寺院僧人和信众重要的礼佛和举行佛教法事的场所,相当于现代佛寺中的大雄宝殿。

3号佛寺遗址出土的壁画多属世俗题材,很少有佛教题材内容,其中有当地贵族或官员的形象,还有唐代内地人的形象,据分析可能为供养人。从遗址情况看,整个寺院或许毁坏于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于阗公元6世纪至8世纪佛教发展的历程。

达玛沟托普鲁克敦佛寺遗址群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佛教文化在新疆地区存在了1000多年的历史。专家指出,出于文物保护和发挥文化财富社会作用的考虑,应尽快规划达玛沟佛寺遗址群考古主题公园。这将对新疆的社会稳定与文化建设起到巨大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