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学三问

2010-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我有话说

留学的障碍在哪里?

记者:留学,已经不再是少数家庭、个别学生的“专利”,不仅变得越来越普通,留学者的年龄也日趋低龄化,但其实在父母与孩子心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与忧虑,或者对留学有着一种虚幻的认识。您认为,留学的障碍在哪里?

李嘉玉:留学美国,我

个人认为有很多障碍。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不了解美国的教育,就会按照中国的教育来进行相似性的理解,就会对学生造成不合拍的导引。对学生来说,要经历从准备留学到进入名校这一非常漫长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一两年的准备,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来准备,实际上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程序性,美国大学申请本身就特别复杂。再一个是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美国人认为大学招生,需要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本人来完成,它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很多申请留学的学生不知道从哪下手。学生必须要用英语来展示,参加英语考试,学会怎样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表达学生过去的一些经验、一些经历、一些心得,让美国学校看到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

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英语逻辑思维训练?进入到美国前20的学校,它的教育方式是让你独立思考,独立去完成一些论文,让你去读很多的书。家长如果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个角度去考虑,送到著名美国大学,那么你就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方法,早早地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辩证思维能力。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世界级优秀的政治家和社会的精英,还要对孩子的人品和个性进行培养,实际上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去经历,让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学校的课外活动,足够的经历才能够提升孩子的领导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组织能力,那么就具备了申请优秀美国大学的前提。

孩子留学,在一个家庭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要花费100万人民币和四年的时间,更重要是这个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话又说回来,所有进到美国顶尖大学、学有所成的孩子,越往上走,他越考虑不到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而是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家长首先要意识到,你培养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社会,但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你可能离他的距离越远。

留学,学什么?

记者:美国,是不少留学生的首选。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教育资源宝库,我们该如何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学到什么?

李嘉玉:美国的很多文理学院,包括著名的私立大学的文理学院都是美国教育的精华所在。科技、管理这些反而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附件,英文叫addvalue,是附加的东西,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但却不是它教育的核心。如果想去做一个音乐方面的精英,那么就到音乐方面特殊的学校,体育方面的精英到体育学校,科技、工程、法律、经济、文学、艺术都有不同的学院,各种各样的精英,而不是社会笼统的所谓的人才,我们今天去美国的意义也在于此。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学生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内心深处的一个愿望,可能就是一个孩子在成长和追求过程中最原始的动力。

学什么专业有未来,有前途?这与孩子自己的愿望有关,这也与孩子的定位有关,如果想成为世界级精英,我建议你不要去学什么具体的专业,而是去学思想、思维、文化。BillGates在哈佛上了一年就不上了,按道理说他的教育并不是很好,可是他掌握了西方的思维方法,这就是美国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所教授的等同于一种数理分析,一种分析归纳综合推理的逻辑方法,把它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运用到政治、社会、经济,运用到一些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学科,就能产生了一大批的精英。像奥巴马、布什这些人,他们没专业,他们学的是一种思维方法。美国的企业家,50%出身于律师,还有很多是学历史的,美国精英有不少都是学历史、学文科的。从美国社会来说,80%以上是学非理工科的。所以学什么专业对这些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又想到美国学一技之长的学生而言就需要慎重对待。在选择专业方面,我建议,不要在乎那个专业发展前景怎么样,而在乎那个专业自己能学得怎么样。

留学,为了什么?

记者:在某种程度上,留学是一种转机,一种使命――它会让我们从另一方面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量,体悟到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当我们完全融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业上的进步可能就不再是惟一的目的,那我们又为何而来?

李嘉玉: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公派赴美留学的,当时是去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访问学者,算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赴美留学生吧。上世纪80年代的这批留学生,成为近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尤其是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和生物科学领域,如张朝阳(搜狐,麻省理工学院)、张亚勤(微软中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李彦宏(百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曹国伟(新浪,德州奥斯丁大学)、陈章良(生物,华盛顿大学)等人,无一不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今天去美国留学的人,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氛围和成果基础之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有着比自己父辈更明显的优势:更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更丰富的生活追求和新世纪所赋予他们的新使命。

就拿中国的一些企业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先进的技术、几乎与世界同步的设备,但是制造产品的品质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企业走向海外,或者收购海外企业,然而走进世界的步伐却异常缓慢而艰辛,甚至遭遇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掌握西方思维方式的人才,无法在文化素养上与西方真正接轨。再说中国的文化产业,比如电影、电视也走不进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技术或表演比美国的差,而是因为传递的文化理念与西方文化不同,传达方式差距很大,不容易被接受。所以只有掌握了西方的思维与文化,中国的企业才能在更宽阔的领域发挥潜能,中国也才能更强大。

我相信新一代中国留学生有能力进入世界最好的大学学习,也一定能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训练,将来也一定可以作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