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里红妆扮宁海

2010-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 我有话说

浙江省宁海县城,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鼓乐鞭炮声中,迎亲的队伍迤逦而行,穿着传统服饰的新娘坐在花轿里被人抬着走;身着古装的新郎竟是碧眼金发的外国人,这是瑞典青年谢飞(中文名)与宁海姑娘郑成的婚礼,而洋新郎执意选择的是宁海的传统婚俗――十里红妆结婚仪式。

“采用传统婚俗结婚,这已成为宁海青年

的一种时尚。”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旧俗成时尚,这一事实透露出一个喜人的信息:险遭湮灭的十里红妆婚俗文化经宁海民间和官方共同努力已在当地成功重现。

抢救:为了行将消逝的民俗风景

1987年,宁波港码头,一个个装载着古旧家具和民间古玩的集装箱被装船运往国外。看到这一情景,宁海民间收藏家何晓道痛惜不已。

“每天6个集装箱,装的全是文物,可惜啊!”何晓道向记者追述往事还感到痛惜不已。

何晓道1963年出生在宁海农村,喜欢诗词和古玩。1982年开始涉足古玩买卖。在上海摆了4年摊,有了一些积累,他回到宁海,开始经营古旧家具和古旧工艺品。上世纪90年代初办起了古旧家私厂,边仿制古家具,边对收藏的古旧家具进行修复,遇到喜欢的就自己收藏。

十里红妆是宁绍农村结婚礼仪的统称,自南宋蔚然而明清鼎盛,当地大户人家结婚,用花轿抬新娘,一杠杠用朱漆泥金漆成的红柜、红箱等嫁妆组成的迎亲队伍绵延数里,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这一风俗延续到解放后。“文革”期间,十里红妆器物被斥为“四旧”,精雕细刻的花轿,工艺精湛的婚床,朱砂黄金漆就的家具全被付之一炬。

何晓道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的古玩商涌到宁海进行掠夺性收购,这是十里红妆器物更大的浩劫。境外古玩商的疯狂抢购使何晓道深感忧虑,此时他已意识到,这些古旧器物包含着巨大的文物价值,十里红妆文物不可再生,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彻底消失。一次他与师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天恩谈及此,雷天恩更为忧虑:“大批文物流到国外,太可惜了!十里红妆若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我们会被后人骂的!”

何晓道无力制止文物流向国外,便倾其所有收购文物。当大批古旧器物集聚在一起时,他发现整个民俗链条完整呈现出来了。此时他意识到,这些为国家博物馆所不屑收藏的民俗器物承载着更多的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自己的工作太有意义了。

收藏的意义是展示。当收藏日丰,造了几栋房子来堆放还放不下时,何晓道疑惑了:这些文物难道只能深藏在库房里不见天日?

“办博物馆!”雷天恩对他说。“总有一天,我们国家会允许个人办博物馆的!”机会很快来了。

传承:十里红妆打响品牌

1999年,杭州张生记酒店搞仿古装修,请雷天恩帮助设计,何晓道给雷天恩当助手。酒店一楼原定建水族馆,何晓道建议建古旧家具收藏馆,他答应把自己的藏品借给张生记展出。该给收藏馆取什么名字呢?何晓道提出用“十里红妆”。

雷天恩击掌赞叹:太好了,就是这个名字!

“十里红妆”随同张生记酒店的仿古设计一炮打响,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这个民俗展示也引起了浙江省博物馆的注意。一年后,浙江省博物馆向他征集170件藏品。何晓道激动万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政府的承认。

杭州展出的成功、省博物馆的承认更激发了何晓道从事民俗收藏和研究的兴趣。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在自己所在的宁海县大佳镇建起了江南民间艺术馆。艺术馆开幕之日,他举办了“十里红妆展”。当数百件千工婚床、万工花轿以及箱、柜、桌、椅乃至三寸金莲、女性服装首饰等展品向大众展示时,当地一些老太太激动得哭了――十里红妆唤起了她们对逝去青春岁月的记忆;而民俗学家则为何晓道用实物的形式来展示民间婚俗而感到震惊。

展出也引发了争议:有人指责,这些东西尤其像三寸金莲这样的东西是封建糟粕,展示意义何在?

当时的省委领导在参观时听说此事,对他说:展出的器物不管好不好,只要是历史上有过的都要保护下来,这是为了研究,是非由后人去评说!

创新:非遗保护国助民办新体制

“没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就不可能有十里红妆!”何晓道对记者说。

宁海县委县政府对何晓道抢救、发掘、保护十里红妆的举措非常支持。该县领导意识到,何晓道的行动对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决定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在县城建一座十里红妆博物馆,免费交何晓道展示他的私人藏品。

一个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出现了:国助民办!博物馆产权归国家,经营权归何晓道。

2003年9月,十里红妆博物馆开张,何晓道将自己收藏的1260件藏品(后增加到1760件)拿出来展示。据称,这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婚俗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

据该县领导介绍,国助民办,这样的体制在浙江是第一家。这一新体制从诞生起就引起争议,该县因此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出资建房给个人用,不收租金还每年贴钱――博物馆是非盈利单位,开头卖门票,但每年还要往里贴钱。后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县里每年补贴博物馆40万元,有人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但历任宁海领导都很支持。

十里红妆在宁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名声日显,参观者纷至沓来。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看了展出非常震惊。他说他搞了这么多年的民俗,没有人能将婚俗展览做到如此极致。原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看了展出,连称宁海“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还应邀为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女儿梦》一书写序。后十里红妆博物馆被确定为宁波市和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十里红妆婚俗文化,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县启动“十里红妆”博物馆扩展项目,在县城划出108亩黄金宝地,总投资1.4亿元,建十里红妆博物馆和古建筑文化街,文化街将复原何晓道收购的数十栋明清建筑。采用的体制也是国助民办。这一项目得到了宁波市委的高度重视,宁波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纲指挥,项目于2009年12月动工,2012年完工。

县长褚银良说:“十里红妆是以宁绍地区婚嫁民俗集中展示为内容的区域文化品牌,县政府正在实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容相生的最佳结合点。”记者了解到,筹建中的“十里红妆”产业发展集团,下设两个子公司。一为实业发展公司,主要开发生产“十里红妆”工艺产品和从事古建筑修建工程;二是“十里红妆”文化创意公司,主要经营演艺、婚庆策划、婚俗表演等项目。以“十里红妆”博物馆为主体融合附近的徐霞客公园、徐霞客大道景观,把这个区域打造成婚俗文化产业园。

弘扬:十里红妆新时尚

十里红妆的声誉鹊起引起了浙江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里红妆被列入浙江省级重点文艺题材和“浙江省文化走出去”题材。十里红妆开始走出宁波,走出浙江,走向海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6年,十里红妆赴台湾文化交流,150件女性肚兜和与此相关的婚俗物品的展出引起了台湾观众的强烈兴趣,台湾媒体称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万余观众在展品前流连忘返。台湾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当即要求宁海提供5万件仿古肚兜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走出去”锋芒小试大获成功。2007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巴黎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十里红妆博物馆的“万工轿”等80多件代表作应邀参展。面对中国明清结婚时新娘乘坐的用雕刻、堆塑、描金、勾漆、填彩等民间工艺特制而成的“万工轿”,法国观众惊叹不已。

实物的展示难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十里红妆需要挖掘提升。2008年,由宁波市委、浙江省文联、浙江省舞蹈家协会组织创作,以展现江南婚嫁习俗盛大场面和江南女子爱情故事为内容的大型舞剧《十里红妆路女儿梦》被搬上舞台,2009年还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接着,电影《十里红妆》摄制完成与观众见面。

2008年,十里红妆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理论是文物的灵魂,没有理论,文物是死的。”何晓道说。

在发掘、抢救、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何晓道开始赋予文物以灵魂――他已先后完成并出版了《江南明清门窗格子》、《江南民间椅子》、《十里红妆女儿梦》、《红妆》、《十里红妆》5部书。这些独具视角的专著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国内有关专家的重视和赞赏。

2006年,何晓道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目前,十里红妆已不仅是一种文化习俗,而且开始形成产业,何晓道创办的十里红妆婚庆公司为当地的时尚青年提供传统结婚仪式;承载着传统婚俗的十里红妆旅游产品不断开发出来。十里红妆已成为宁海的一张金名片,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宁海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同时强调有民俗学者的参与,建立了一套健全有效的机制。有一位热衷传统文化保护的市民对记者说,“宁海十里红妆的抢救、发掘、保护源于县委县政府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感,没有县里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十里红妆民俗文化可能早已湮灭了。”

现任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和关注,不单单是一个县的事,我们只是往这方面多考虑了一些。”

浙江宁海十里红妆巡游现场。本报记者叶辉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