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状元比拼折射高校“晋级”之困

2010-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斯敏 我有话说

连日来,关于“北大清华比拼高考状元”的讨论不绝于耳,事件详情已无须赘言。以北大、清华在国内高教界的“至尊地位”,为何还用如此比拼?人们在不解之余,往往归因于“状元崇拜”、“面子问题”,斥之为“无聊”。

事实上,这一现象不但“有聊”,甚至令人警醒。关注教育的人们或许记得,2007年,北大、清华曾

宣布:为了抑制“状元热”,当年开始不再公布状元录取数。那么,为何今年“状元”复出、硝烟又起?

原因或许并不简单――随着全球跨国别、跨地域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任何“顶尖名校”都已无法高枕无忧,而北大、清华也面临招揽优质生源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场争夺战,关涉的恐不止两校自身,而是整个中国高教界如何应对全球人才争夺的问题。

先看国内。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46万余人,比2009年减少了74万人,这是我国适龄入学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的必然结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人口基数下降,高考考生总数的稳步减少已不可避免。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不断扩大内地招生,目前对内地考生开放的港校已达12所。据中新社消息,今年仅香港大学就“网罗”了内地约七分之一的高考状元。

再看国际。随着海外高校进入中国高招市场,我国高教界“狼来了”的慨叹已有数年,今年尤甚。2009年起,教育部规定,学生可直接在高考志愿提前批次里填报留学志愿,同时,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即可参加美、澳、英、加、德五国高考。加之海外高校开出的诱人条件,出国留学成了很多优秀学生的首选。

风景不再这边独好。在此情势下,北大清华自然不愁如何“填满校园”,却愁如何吸纳有限的优质生源。肩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大师”的国民重托与自我期许,两校面临的招生压力并不比其他高校小,甚至更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高校之间的竞争绝对是好事,有利于中国教育实力的整体提升。然而要紧的是,争什么,怎么争?首先要“争”的,当是人才观念的革新与招生制度的改进。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是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理念。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中的高地,北大、清华未必不知晓“状元崇拜”的浅薄,未必不明了分数与人才既不能分割又不完全等同的关系,但“状元”依然成了招生宣传的金字招牌。这个怪象的解决,需要现有教育体制与人才遴选机制的全面改进。同时要“争”的,是人才培养与学术水准的实质性提升。如何引得凤凰来?只有梧桐自身根深叶茂。“状元”也好“榜眼”也罢,只有引种于丰肥的学术土壤之内,方能成为有用之材。否则,生源的争夺,只是一场无序而“跑偏”了的人才混战与内耗。

北大清华在国内皇皇其名,但在国际,却有“晋级之困”。中国高教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保住“一亩三分地”足矣的时代,而是到了练好内功、挣脱困局的时候了。沉潜的提升修炼比喧嚣的虚张声势更为有用。希望以北大清华为高桅的中国高校真正壮大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