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引进人才谋发展

2010-07-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孙波 杨延生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青岛理工大学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所原属冶金工业部、学科单一的建筑类院校,如今已变身为下辖三个校区、在山东高校圈颇有些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自2001年以来,这所大学科技成果数量几乎连年倍增,并获得了连续五次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佳绩――

谈起学校的发展和未来,该校校长仪垂杰

说:“我们的发展,一靠始终不渝地坚持内涵发展理念,把科技、教育的基础――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二靠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号工程’,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促进学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兴校强校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这是青岛理工大学领导班子的共识。数年前,他们就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学校存亡和兴衰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以求在人才竞争的“抢滩”之战中占得先机。为此,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机构――人才与学科工作办公室,把原来分属三个部门管理的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工作划归一个部门。人才与学科工作办公室作为学校高层次优秀人才外聘、引进、选拔及学科建设等相关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实际需求,及时地掌握、了解、收集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工作新动向、新信息,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并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落实工作,实现人才引进与配套条件建设的“无缝连接”。

青岛理工大学每年拨款千余万元的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工作。他们积极实施“院士候选人移栽”计划,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求,综合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引进首轮与第二轮之间的、并有望几年后成为院士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几年来,该校为落实他们的“一号工程”,还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管理规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计划”暂行实施管理办法》《“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管理规定》等文件,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团队的选拔、考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住房和工作条件、科研启动资金、配偶及其子女安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青岛理工大学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还提出了分类准入机制:根据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学术造诣,进一步将其细化为“A-F”六个类别,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更大的吸引力。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青岛理工大学在推行人才战略“一号工程”中,始终坚持把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进程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他们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协议,同美国、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2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地延揽海外高层次人才,该校依托有美国南方MIT之誉的佐治亚理工学院(G eorgia T ech),建立了海外人才引进联络站。以海外人才引进联络站为辐射点,展开人才引进工作。同时,本着“虽不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学校提出“暑期海归工程”和“项目海归工程”:利用海外高层次专家学者2-3个月的暑期或针对某个具体科研项目,到校进行科研和研究生指导,在双方相互适应后,按要求遴选出长期驻留的人选。

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方面,该校走在了山东省高校的前列。国际知名材料与结构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维特曼教授,自2003年被聘为青岛理工大学特聘外籍教授以来,平均每年在校工作3个月,与学校教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在国际刊物上联合发表30余篇论文。依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中心及实验室,维特曼教授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包括科技部“十五”重点项目、“十一五”重点引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与开发项目等一系列重要课题,成功申报了一项关于海底隧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维特曼教授先后荣获齐鲁友谊奖和国家友谊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