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饶有兴味的汉字起源研究

2010-07-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 锋 我有话说

作为汉字使用者,我认为《汉字起源新解》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全世界60多亿人口当中,直接或间接使用汉语、汉字的人口有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对于这种语言和文字的起源有深入了解的人却很少。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使用的语言的来源是最大的缺憾。苏三在书中提示,有一批在海外的年轻学者们正在从各个角度

研究着自己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他们随时可能会发表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这我是相信的。在我多年的人类学研究当中,我深感,我们正是由于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头顶上到底顶着什么,由此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关于自己文化和文明的根源。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人群通常更容易认为自己的祖先才是古代文明的创始人,那些在国外受了一些“西方教育”的年轻人由于具有了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文明和文化的起源,所以更容易“旁观者清”。

人类的交流首先需要语言,文字仅仅是语言的一种记录方式而已。而语言和语音本身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流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由于文字是人类的一个附加文明产物,那么它的起源和进化也一定伴随着生物的发生、发展和进化并且不断丰富。树木的短暂年代可以从年轮中确定;生物学的进化痕迹则从DNA序列中可以找到;正像《汉字起源新解》作者苏三所说,作为最原始的交流方式,语音中一定会残留某种文明痕迹,并且隐约地表明语言之间的源流关系。对此她引证了英语和汉语比较语言学研究的一些论著,其中可以明显看到它们之间并非是两个毫不相关完全独立起源的事件。

苏三细致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惊讶地看到,除了语音之外,复杂的汉字的来源也与世界文化密切相关。商代的甲骨文不是从天而降,它们不是独立起源,因为在甲骨文与之前的文明之间是一个断链缺环。由于证据缺乏,所以至今汉字的起源依然是个神话传说,甚至连比较科学的推论也没有。苏三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证据,通过不同的几个角度对于汉字的起源进行了新颖的大胆推论,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文明之间的文字源流脉络。作为一种假说,我认为她的研究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苏三不断强调她对这本书的出版还不太满意,时间上过于仓促,许多内容处理还比较粗糙,但是她期待通过这样比较深入的“文化呼吁”使人们关注中国文化的起源。这部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勇敢地向一潭死水投入了生机,让这个研究乃至这个事件再次引起我们的深入讨论,从而激发出更多新的发现和补充。读者不一定会完全同意书中的全部观点,但是一定会被这本书所震撼,并且人们还能从中获得许多有关汉语的有趣的知识。比如,语音与文字的重叠关系论述就很有趣。另外,中国有那么多种方言,几乎完全不能互相理解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而我们竟然用完全相同的符号来记录这些互相根本不相通的发声,可这些不同发声的原本来源竟然和国外的很多语音又有渊源关系――这使人非常震撼,它让我大开眼界地了解到许多有关汉语的知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