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集东西阐扬世界

2010-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我有话说
日前,厦门大学收到校友黄保欣的来信。信中告知,母校上世纪30年代的徽章图案出现在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的窗户上,并随信附上实物照片。

据悉,这个图书馆建于1931年,图书馆阅览室四周所展示的是图书馆竣工之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各大学徽章,包括美国的常春藤盟校,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各学院,以及其他

国家的顶尖大学。中国当时只有两所大学榜上有名,即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中央大学)。由此,当年厦大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

自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之日起,该校即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和目标之一。建校近90年来,厦门大学始终坚持这一目标,坚持开放式办学思路,循着开放式办学的道路一路走来,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体制、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努力与国际接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际化特色,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国际化的办学思维

84年前,在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等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一起,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参展,并和它们一起获得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甲等大奖。那一年,厦门大学刚刚成立五年。

其实,年轻的厦门大学“亮相”世博,并不是偶然的。翻开厦大校史,记者便发现国际化是贯穿该校近90年办学历程的一条“主线”:

《厦门大学校旨》明确提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创办初期,厦门大学的国际往来和交流便极为活跃。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开学之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就应邀出席厦门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演说。此外,厦门大学还格外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背景。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外籍教师,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纷纷来校任教。1944年春,英国纽开索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先后来校访问,对厦门大学备加赞扬,称之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

改革开放后,继承侨办大学的特色和开放式办学传统,厦门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步入繁荣与大发展阶段,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厦门大学在开放式办学的路上更是一刻不曾“停歇”,截至2009年底,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10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长期任教,共有涉外教育/科研合作机构30多个。近五年来,学校共接待来访的海外专家、学者数万人次,受邀请与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近万人次,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约200多次。厦门大学已成为国内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最频繁的高校之一。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厦门大学扎实深入进行,该校明确提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开创该校国际化和开放式办学的新局面。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2010年高考在即,厦门大学发布的一则招生消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今年,厦大将选择经济学、会计学、数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和海洋科学类6个优势学科专业,面向国内外学生开设国际化试点班。试点班将以国际一流大学培养模式来办学,核心课程采用英语教学。

事实上,这只是厦门大学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厦大通过多种举措大力推动开放式教学,通过种种措施吸引高层次留学生来校学习,并通过多种渠道派出本校学生到国外交流和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厦大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多所学校开展联合学位项目。以2009年为例,厦门大学共派出600多名学生通过校际交流和院际交流渠道到境外高校学习和交流。这些海外经历使学生们受益匪浅。近年来,厦大学生屡屡在国际赛事中获奖,如,2009年,厦大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沈忱获得首届“八校联盟”国际数学竞赛唯一一个特等奖,其他参赛同学“捧回”金、银、铜奖9个,这一成绩在参赛高校中名列第一。据统计,近三年来,厦大共派出约2000多名学生参与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积极“送出去”的同时,厦大还积极“引进来”。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之一,1956年开始海外函授教育,1981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0多年来共接受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国际学生。此外,厦大还在中国经济、中国民商法、海洋事物等11个专业启动建设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据统计,目前约有2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在美丽的厦大校园里生活学习。

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2009年3月,厦门大学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揭牌。至此,自2006年11月起,短短三年间,厦门大学已有10所孔子学院“走进”亚、非、欧、美四大洲。

孔子学院只是厦门大学创建的诸多国际交流平台之一。在长期的国际交流实践中,厦门大学深刻认识到,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是开放式办学的基础和依托,为了走好开放式办学这条道路,必须积极争取并创建更多的国际交流平台。

2004年4月,厦门大学与韩国仁荷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国勒阿佛尔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签订了“全球七校联盟”联合协议,建立了七校在教育、科研、行政等多方面的多边合作。随后,又有日本、美国、英国的三所高校加入联盟。2008年9月,厦门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成为国家汉办八个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之一。该基地将致力于建成远程教育基地、教学资源支撑基地、孔子学院院长及师资培训基地、国别化教材开发基地、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储备基地、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和法律法规研究基地。2009年9月,厦门大学与清华、北大等国内十所一流大学一同被邀加入欧盟“伊拉斯莫斯世界对外合作窗口”这一欧盟著名高校合作交流项目。按照协议,厦大可选派14名师生到欧洲一流高校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并享受欧盟高额资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