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赵羽:清风徐来浮躁尽去

2010-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

一亭、一柳、几株柏树,江流宛转处,渔夫撑舟怡然而行……寥寥数笔,散淡恬静的人生境界跃然纸上。明代书画大家沈周将这《苔径林亭图》绘在一幅小小的扇面上,更平添了几分风雅的气度。千余件这样的名家精品荟萃北京国家大剧院“清风徐来――中国苏州折扇艺术展”,构成一方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

赵羽,国际A

级商业美术设计师,促成这场展览的“第一功臣”。今年刚届50岁的他,收藏、研究苏扇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个人藏品超过千件。他还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把苏扇,“那是一把今天看来普通的湘妃竹扇,却让我爱不释手。明代沈德符云:‘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为什么呢?一把竹扇在手,你能体会到那种温润感,感到一种生命的交流。而这是其他材质的扇子所没有的。”言语间,赵羽微微摇头,仿佛在弥补言不尽意、“妙处难与君说”的缺憾。

在展览上,记者也注意到一把湘妃竹扇,制作者巧妙地将扇骨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用线条串连勾勒为朵朵梅花的形态,配以“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树”的题刻,构思之妙、工艺之精,令人击赏。“苏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令苏扇集书画、雕刻等多种文化于一身,从实用的器物脱颖而出,成为一种艺术品。”赵羽说。在他看来,“风里水墨,掌上诗文,指尖雕艺,心中雅玩”,张道一先生这16个字的评点深得苏扇之趣。

苏扇,是赵羽这个地道苏州人的最爱。但他对于苏扇,却不止于收藏、把玩。在他看来,苏扇的文化价值还远未被世人所重视。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苏扇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他与制扇艺人进山采竹、全面记录扇骨制作工艺;潜心历史文献梳理、四处寻访为名扇“建档”。而今,申遗已然成功,倾注6年心血记录苏扇六百年发展历史的“大书”《怀袖雅物》亦编撰完成……他的这份执著与严谨,曾深得王世襄先生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首肯。

“一把扇子,可以透露出主人的品位、修养追求和人生状态。你看它内蕴精彩而又舒卷自如,迎八面来风,荡去浮躁之气,这也是人生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吧。”赵羽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