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放办学资源共享

2010-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萌 我有话说

形成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是贯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思路,也是这次纲要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这里的“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以开放办学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着眼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和我国教育存在的相对封闭性的弊端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者针对开放办学提出了自己五个观点。

提升国际化水平

中国是有尊师重教传统的文明古国,有着产生于本土的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很多得到了国际推崇,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几百年的现代教育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形成和丰富了一系列现代教育理念,创造了许多先进的办学经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多样文明的相互交融,各国在总结和反思自身教育问题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放在了国际比较上,源于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教育,出现了相互加快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的新趋向,如美国学习中国注重学生科学和数学素质,中国为克服专业划分过细而学习国外的通识教育,俄罗斯借鉴中国高考的经验等等。加快提升中国教育的水平,必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宽广深邃的视野,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因此纲要提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教育资源方面,要求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引进境外优秀教材,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高高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等。在合作形式方面,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项目;支持中外大学间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联互授,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扩大政府间学历互认,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全球性教育合作。在“走出去”方面,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到海外办学,支持国际汉语教学,提高孔子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建立高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强调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划、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些部署对于融汇中外优秀教育成果,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领域进一步开放

目前,我国教育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而我们教育资源的供给无论在总量还是结构上都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民间蕴含办教育的巨大潜力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此,纲要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尤其在非义务教育领域,要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为了切实调动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性,纲要提出打破体制壁垒和政策限制,放宽准入,要求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民办教育学校法人财产权,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源头活水。

推动不同领域教育资源共享

我国学校与科研单位、企业相互封闭,产学研用相互脱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科研单位高级科研人员特别是院士集中,有先进的试验室和仪器设施,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这些都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行业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联,最能准确把握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最好的“试验室”。目前由于各自封闭运行,这种宝贵的资源没有开发和运用到人才培养中。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此,纲要在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中鲜明地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在职业教育发展任务中,专门强调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这是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一大创新,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体系应当是一个相互开放、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但目前我国不同层级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还相对较窄,与群众提升受教育层次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有较大距离。为此,纲要鲜明地提出,搭建教育“立交桥”,目的就是要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之间开放兼容、畅通便捷,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按照这样的要求,在横向上,不同学校之间探索相互开放、互认学习成果,增加学生选择最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纵向上,不同层级的教育之间探索相互开放,贯通学习渠道,消除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体制障碍。比如,在职业教育发展任务中,纲要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在终身教育发展任务中,纲要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计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人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在任何教育背景下都有条件读书深造。

德育教育向社会开放

道德教育和人格养成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的影响对人的成长极为关键。为此纲要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专门提出要求,倡导在加强学校培养、发挥主渠道的同时,注重社会教育和全员育人。学校要把育人的视野向外拓展,动员学校以外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发挥改革开放前沿、革命历史纪念地、贫困落后地区、工农业生产基地、历史文化遗产、图书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一个开放的体系才是一个能够超越局限性的体系,才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体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开放办学的思路和部署,将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