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哲学传统中体悟哲学

2010-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世锭 我有话说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到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要发展和锻炼这种理论思维,惟有学习以往的哲学。以此来看,一部优秀的哲学史著作,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意义重大。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何萍教授的论述至少具有三个鲜明特色。

第一,以“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为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与时代化、民族化的交相辉映中演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而将一个“混沌的整体”呈现为一个由各种次级哲学传统及相应哲学形态构成的有机整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何萍教授在此还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与其他哲学传统无论如何都只能从属于其相应的民族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在不断世界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而且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世界历史的性质;二是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世界化和时代化、民族化的交相辉映中发展的,我们就不能将某一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作为惟一正确的传统和形态,去衡量其他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形态,将其他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端、作为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反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加以排斥,而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标准,去评价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形态产生的历史根据和理论的合理性;三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哲学家的哲学,只有将其置于它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演变中来分析和评价,才可能是全面和准确的。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嬗变的“内在逻辑”中演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而打破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变成哲学原著导读史、甚至于政治斗争史和国际共运史的范式,以文化哲学为研究范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和时代化、民族化为逻辑主线,梳理了一个半多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特点,并由此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体风貌。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的个性化创造中演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而有选择地叙述了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创造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在比较中展示了其“个性特征”,并以此打破了那种只有概念到概念的发展,而没有哲学家个体之哲学的哲学史论说范式。但在如此演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过程中,何萍教授始终是将哲学家及其哲学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创造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论说的,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个体及其哲学的一种展览。

透过何萍教授为我们展现的由“一本而万殊”的哲学传统所演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我们能够体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辩证法精神,体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容及其实质,更能够体悟如何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中,去建构、传承和革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