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地名研究

2010-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尹钧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名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BZS00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孙冬虎。

《北京地名研究》在包含了以往传统的研究内容

之外,根据国内外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地名学理论,综合运用多门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进行了关于区域地名发展过程、命名依据、时代变迁、地理分布等问题的探索,多角度透视了地名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阐释北京地名发展的历史过程。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依次梳理北京地名在先秦、秦汉、魏晋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以至现代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考订今北京市辖区内大量历史地名的出现年代、文献记载、历史变迁、所指地点等疑难问题,阐释区域地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详细讨论北京地名的命名。区分北京地名的专名及通名的命名类型,讨论命名的系列化、雅化、简化、演化现象以及地名的别名雅号问题。

系统追溯北京地名的演变。历史上的各类地名,都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数量增减、名称延续与更替的过程。村落、胡同、山河、湖泉等类地名较强的相对稳定性与区域地名总体数量的增加,是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政区、城坊、宫殿等类名称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了社会人文因素对地名演变的作用。改朝换代、帝王好恶、文人记载的是否完备、官称与民称的差异及其并存,是引起北京地名演变的主要原因。

归纳北京地名的语义特点。从地名语词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的角度,归纳了北京地名具有“大气”、“皇气”、“官气”、“民气”、“文气”、“武气”、“雅气”、“古气”等若干特点。林林总总的北京地名,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国都气象,在命名用词的选择上,既显示了一国之都的气派、帝王将相的尊贵、官员府邸的众多,又折射出民生状态的多样、文化积淀的深厚、军事地位的重要、文人雅士的聚集、区域历史的悠久。

揭示北京地名的分布规律。运用地理学和地图学的方法,讨论北京老城区与周边郊区、外围山区的地名数量、密度,分析各区县之间的差异,初步总结地名分布的基本规律。北京地名的分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圈层或环状结构――老城区地名大多以胡同、街、巷、路等为通名,体现城市特色;环绕它们的一圈地名以“门”为通名,显示旧时城门的所在与分布格局;由此向外,普遍存在着以“村”、“庄”等为通名的聚落名称,代表着命名初期的农村环境;最外围尤其是北、西、西南三面,则是以山、峰、坡、峪等为通名,表现山区特征的地名。

透视北京的典型地名群。北京地区以营、屯、垡、监、园、口、坟、寺、旗为通名的地名群,以及用山西地名、文雅语词为特征的地名群,其形成背景与历史上北京地区的社会发展、环境变迁密切关联。这十几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地名群,为认识北京的历史地理过程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进行了区域地名综合研究的新尝试,有助于丰富地名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国内外正在发展着的地名学理论,选择了一个典型意义非常突出的区域,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区域地名的综合研究,对于区域地名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等重要理论问题,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不仅为当前从事北京地名或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项可资借鉴的具体成果,而且有利于拓宽当代中国地名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区域地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为加强当代北京地名管理、保护北京历史地名、发展北京地域文化,提供了正确的学术支持。该研究从大量古今地名的实际出发,把北京地名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当前加强北京地名管理、保护北京历史地名、发展北京地域文化,提供了符合客观要求的理论指导,有益于增强相关部门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专家点评:

这项成果在研究内容上运用国内外现代地名学理论进行探索,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多学科密切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为当前的地名管理和应用及历史地名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根据地名之间在命名和分布方面的关联度,综合考虑区域地名问题,提高了该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