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2010-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邱兆祥 我有话说
在21世纪的今天,金融已成为世界大国竞争最重要的领域。随着我国实体经济长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大国经济必须要有大而强的金融作后盾。我国需要构建与经济崛起相适应的具有强大聚集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现代金融体系。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革,客观上形成了促使我国金融崛起并迈向金融大国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金融的实力扩张迅速,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数量型指标来看,毋庸置疑,我国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是,从诸如创新水平、监管能力、机构的公司治理、国际化程度和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以及人才资源等质量型指标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并具有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加之现代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决定了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是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也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做强的主要瓶颈。因此,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

目前,金融人才市场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的矛盾:一方面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企业却又找不到适用的高层人才。事实证明,当今我国金融业最为短缺的已不再是一般的从业人员,而主要是以下几种高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领军人物和经营管理人才;精通研究分析、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操作规则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在金融学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复合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

我国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必须把金融教育置于更加基础、更加重要的先行地位。金融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如何顺应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建立金融强国的需要,提升我国高等金融教育的水平,尽快培养出大批高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已是摆在我国广大金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从数量扩张到注重学科建设转变

鉴于我国开设金融专业的高校数量已不少,但大多数学术层次和教学水平不够高,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薄弱的状况,我国的高等金融教育必须从粗放型、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转变到注重学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上来。金融专业的数量需要稳定,重点需要突出,质量需要提高,切实把学科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科建设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声望的主要标志。高校科研能力的增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科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办好高等金融教育,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花大力气抓好学科建设。

转变金融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转变金融教育的理念,以便为社会培养出更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1)要从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向传授金融理论和实务知识并重转变。金融教育要重在务实,金融教育能否突出务实,能否培养出大批善于资金运作并具有风险防范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衡量金融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2)要从培养单一的专门型人才向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金融是一门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具有多学科最新综合知识的“通才教育”。(3)要从只注重为国内金融业培养人才向重视培养外向型人才转变。高等金融教育不仅要面向本国金融业,也应当面向国际金融市场。

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需要落实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改革和更新金融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微观化,使金融教育更接近于现实和服务于社会,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就业能力。(2)教学内容综合化,重视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通才教育”,使从业人员在学生时代就已从狭隘的专业中走出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3)教材选用国际化,重视跟踪当今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现代金融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原版教材,力求教学内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4)教学方法多样化,大力推广启发式、专题讨论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金融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教师队伍,乃是我国金融教育界的一项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大事。针对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高起点,大力度地从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许多身在海外的优秀人才在国外高校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有的甚至还有在国外著名金融机构担任职务的经历,他们具有扎实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并比较熟悉现代资金运作规则。他们作为学术骨干加盟进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金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术层次和整体实力。(2)重视培养在国内受过教育和训练的教师。由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高校金融学科的师资主体仍将是在国内高校受过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因此,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方针,舍得花大力气培养在国内受过教育和训练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3)努力密切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争取让专业教师能有较多的机会与金融机构的有关人员合作从事项目研究,同时邀请有关金融机构的专家到学校担任教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通过与金融机构有关人员的频繁接触和紧密联系,提高专业教师对现代金融实务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并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和研究能力紧跟金融发展的客观实际,与金融业的发展同步前进。

强国必先强教,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使命,为我国金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我国的广大金融教育工作者应当不负时代的重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振兴我国金融教育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