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进三同”体验国情民生

2010-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海秀 通讯员 博远 我有话说
新的一天在清脆的鸟鸣声中开始,来自同济大学的施卫国六点就起床了,发现老乡们早就开始干活,便赶紧帮着老乡阿姨生火做饭,加柴、掏灰、挑水……这些天来,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体验着特殊的生活。

和施卫国一样,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三期学员都在经历着这样的特殊体验。据悉,7月25日至8月1日,中国大学生骨干

培养学校第三期学员深入重庆市南川区7个乡镇的30余个村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锻炼活动。他们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掌握农业生产技能,深入体验国情民生,为当地群众开展支教、慰问等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结合专业背景开展专题社会调研,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团中央学校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骨干切身体会国情民生,磨砺意志品格,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加深对党和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的理解。”

“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这是山芋”,“山芋的叶子怎么长得这样啊”,学员们每天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学员中大多数在城市里长大,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在田里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样新奇,刚开始干活显得非常不自然不适应,有的同学刚干一小会儿活手上就打出了血泡。来自贵州财经大学的刘泽林在玉米地里埋头割草,把割好的草放在背篓里,放满了就背走,半小时来回好几趟,汗水浸透了T恤。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只有自己真正在烈日炎炎下到农田干农活,才能如此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了为我们提供衣食之本的农民的默默耕耘。”

傍晚,学员们住在老乡家的院坝中经常摆起“龙门阵”。大家围坐在一起,从今年的收成聊到村里整体经济产业发展,从小孩的文化教育聊到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从这几年家里的收入聊到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学员们在交流中了解农民最真实的想法,了解农村最真切的生活状况,感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拿出纸和笔,认真进行着记录、分析和研究,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教育、农民医疗保障、留守儿童问题等专题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学员们也都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肖勇博士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提出金禾村沼气集中开发的新思路,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来自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吴撼地博士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也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

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褚涵文说:“短短几天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很多以前在书本上、在报纸上看到的名词到农村之后结合实际有了深刻的理解。”

“欢迎来到我家!”学员们都把住的老乡的家当作了自己的家,“家里人”成为自己的亲人。吉林大学学生会主席张天译告诉记者:“老乡叔叔只有小学文化,但从他身上我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懂得了奉献和责任,懂得了奋斗的意义。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有责任为这些老百姓而奋斗,为国家更好地发展而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