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风筝之都放飞梦想

2010-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孟飞 我有话说
8月2日,在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一群孩子将满载他们梦想和希望的风筝亲手放飞蓝天。

这一天,“中华诵”2010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潍坊正式开营。全国29个省市区的100多名中小学生及带队老师为着同一个目标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品味经典、诵读美文、传承文化、彰显道德、切磋才艺、感受快乐。

山歌唱出友谊来

8月1日,各省市的营员已陆续到齐。当晚,营员们在本次活动主营地寿光世纪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广西营员史倩茜唱了一首原汁原味的家乡民歌作为介绍自己的开场白,也为见面会来了一个开场白。刚见面看着还都挺腼腆的小姑娘、小伙子们,一看已经有人表现了,也都不落人后。他们的展示形式既有诗词吟诵、合唱,也有舞蹈和乐器演奏等,他们的表演不专业,每个人却很投入,落落大方、淳朴自然。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魅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但更重要的不是这些。就像来自西藏拉萨中学的贡桑拉姆和同学一起跳的欢快的“锅庄舞”一样,这是一次集体的舞蹈。祖国的花朵们在这里传承中华文化、缔结深厚友谊。

用人生吟诵经典

“你们可曾感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精神境界,如何能有‘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海般的胸怀,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何谓向善之心,何谓浩然之气。这一切都可以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诗词中去寻求”。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用他的如诗如画的语言,为“中华诵”作着注脚。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则为营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吟诵辅导课。徐教授介绍说,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中华吟诵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却面临失传的危险。这需要年轻一辈能够成为中华吟诵艺术的火种,将传统诵读发扬光大。

徐健顺教授声情并茂的吟诵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营员,他们与徐教授一起,用多种方式吟诵《静夜思》、《登鹳雀楼》、《短歌行》等多首耳熟能详的诗词。

民间文化的魅力

潍坊风筝、高密剪纸、茂腔、扑灰年画、泥塑……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手工艺,让很多营员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作为本次夏令营的活动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现场总是“爆棚”。

2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们来到杨家埠的扎风筝现场。一听说可以自己动手扎制风筝,每个营员都想一试身手。在民间工艺家的指导下,又是画图,又是抹浆糊,最后再用针线把风筝缝起来,一会儿功夫就把简易风筝扎制成功了。来自辽宁的营员拿着自己制作的风筝一边端详一边兴奋地说:“听说制作一只风筝需要60多道工序呢,我觉得自己能在世界风筝都亲手做一只风筝很荣幸。”

小营员们在这里看到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些文化和技艺更需要他们来保护和传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