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

2010-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浦荣皋 我有话说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太仓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准包括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这对于苏州下辖的太仓市来说,是一个涉及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太仓具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条件。一是经济基础较好。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8亿元,工业总产值1

50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8.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8亿元。二是产业基础良好。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8亿元,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是科研资源丰富。拥有一所高等院校、一批科研结构,10个工业园区和3个高级别创新载体,拥有人才总数6.7万人,并且与上海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四是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上升到1.94%,专利申请、授权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下一步,太仓将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作主线,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城市,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5%以上,新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和创新团队60个。

一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主导战略,确立自主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优势,在全国乃至更广的范围集聚科技资源,加大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形成既借助外力、又以我为主、创新成果为我所用的格局。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思路从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增长动力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把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率先突破的重要环节。加快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以先进制造业催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入研究现代化农业发展,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保持现代农业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载体支撑。开发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战场。港区将拓展先进制造业园区,提升现代物流园区,规划重装备园区,打造新港城核心区布局,构建起“一区多园”的功能载体建设新格局。新区将按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科学布局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形成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一流开发区。科教新城将围绕“现代产业新城、生态宜居新城、创新创业新城、文明和谐新城”目标,不断加快开发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高水平建设各类创新型载体,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项目。同时切实发挥科技创业园、软件园、LOFT工业设计园等“三园”的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产业提升等综合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为集聚人才的阵地、孵化企业的摇篮、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四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企业支撑。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支持企业利用创业板上市、发行债券等扩大直接融资。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通过自主创新、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入股等方式,在重点产业的关键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和联合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行业核心和共性技术,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扶持、政策叠加、资源整合,引导大企业、大集团争当自主创业的排头兵、先行军,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

五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支撑。加快实施“太仓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与太仓产业优化升级需要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发挥政府对创新创业人才导向作用,盘活人才“存量”,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于本市紧缺、成果突出和企业急需的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健雄学院与各高校的合作,拓展优秀人才培训内涵,促进本土人才多元化。改革完善绩效优先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人尽其才用好各类人才。

六是加快构筑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环境支撑。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系统性工程,必须构建强有力的综合环境支撑体系。在推进城市化上下功夫,继续完善《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以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城市化率超过80%。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扶持一批环保型试点企业和示范企业。在营造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激励创新的科技、人才、财政、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成果推广机构等创新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尊重保护创新的社会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共太仓市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