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师范的使命与责任

2010-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介铭 我有话说
当前,师范大学尤其是省属师范大学要根据地区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层次、类别结构等具体实际,重组教育资源,以适应和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参与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准确把握师范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地方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应改变以新师资培养为

单一任务的传统功能定位,逐步构建培育教师教育的新功能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涵盖职前教育功能、入职教育功能和职后教育功能。基于上述认识,四川师范大学多年来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办学优势,为四川省基础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主动应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提出的新要求,在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尤其是灾区教师培训、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用实际行动承担了一所地方师范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为培养西部地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我们主要从思想观念和改革实践两方面入手,不断推进改革与建设。

(一)加强改革研究,更新思想观念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的根本问题,四川师大先后主持了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四川省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项目――“面向基础教育的复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等改革研究工作,学校建设的“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全国三个教师教育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行动能力

坚持面向西部,满足二类需求。针对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尤其是发展极不均衡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坚持面向西部、注重满足不同区域对教师的不同需求。

为此,学校依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三种途径,着重培养师范生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精深的专业能力、职业的教师素养和突出的从教技能等四项素质,具体做法是:

强化专业建设,构筑培养“四项素质”的专业平台。学校重点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师资提供保障,目前已建有师范类国家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5个,国家特色专业和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数占全校举办师范专业数的83%;同时,为满足西部教育对复合型师资的需要,2000年以来,学校新设置了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多个跨学科专业。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培养“四项素质”的课程平台。学校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了通识与专业结合、学科与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渗透的“交叉―渗透―复合型”课程体系。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运用“四项素质”的实践平台。具体做法包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从教理想教育到教育研习反思的“分段式”、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实践教学平台,对师范生实行“四年不间断”的训练;利用第二课堂,建设实践能力养成平台;开展跨专业教育实践,提升学生复合型教学能力;突出西部特点,强化对学生进行特殊教学能力的训练。

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打造提升“四项素质”的社会平台。顶岗实习是学校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这一探索立足于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切实感受和理性审视社会现实需要对师范生提出的各种实际要求,从而促进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出部分教师,由带队教师或四川师范大学对其进行职后教育培训,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西部的了解,又弥补了基础教育师资的不足。

为确保上述培养理念、方法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从四个方面着力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建设队伍,强化师资保障。二是提升学科,强化学科保障。三是改善条件,强化实践保障。四是加强监控,强化运行保障。由此,形成了完备的“目标―体系―标准―方式―信息处理―反馈―利用”质量保障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服务师资培训

2010年秋季,四川省即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各类专业机构的全面参与和支持。这对于四川师范大学来说,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也蕴含着促进自身科学发展的机遇。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学校就以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高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依托,率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系列研究,开发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培训丛书12册,各地使用后反响良好。同时,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搞培训、做研究”等方式,与广大高中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承担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任务,搭建了师范教育与高中教育相结合的平台,聚集了大批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培与实践的专业力量,为参与和配合高中课程改革储备了资源。

通过上述尝试,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我们感到还要着力抓好以下一些工作。一是要改革课程结构。二是要加强教育科研和社会实践。同时,既要进行职前培养,又要积极参与职后教师培训,尤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计划,从教师职后培训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大力支持,进而也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