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2010-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云志 我有话说
相对于电影原作,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更尊重历史史实,更贴近人物原型。该剧讲述了这样的故事:1939年日本特高科在上海运用无线电定位车,破坏了中共上海情报站的秘密电台,而潜入延安的日特组织“紫密班”成员又不断将我根据地情况密报敌寇,造成我方重大损失。危机时刻,共产党员李侠受党委派,赶赴上海,在上海地下党组织
的配合下,巧妙运用“双簧计”,甄别内奸,铲除敌特,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李侠留在上海,以军统投诚人员身份打入日伪特务机关总部“76号”,并经受百般考验,获得敌方信任。置身虎穴,他和同志们展开惊心动魄的谍报工作,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已经身为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副站长的李侠为上海的解放,顽强战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送出重要情报,慷慨赴死。

这部电视剧拓宽了电影原作的时空背景,横跨抗日战争的1939年至解放战争的1949年,并充实和丰富了更多的历史内容,表现了特定历史阶段,云集在上海的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力量之间的尖锐斗争。

故事在保留电影版李侠、何兰芬主要人物英雄事迹外,又创作新编和丰富了李侠打入日伪特务机关卧底的故事,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李侠战斗在军统保密局的故事。故事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隐秘战线对敌斗争的尖锐、残酷、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讴歌了以中共党员李侠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主题鲜明深刻,基调昂扬向上。

在情感戏上,除了保留李侠与何兰芬由假夫妻变为真夫妻的感情升华,又增加了李侠与延安时期相识的路梦惠之间的感人肺腑的悲情故事,使英雄形象更加饱满。全剧故事注重谍战戏在悬念设置上的错综复杂、环环相扣、敌我对垒的紧张激烈,同时还在感情戏的设置上做到生动细腻,感人至深,会给观众带来收视的期待。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2025年,光明网策划推出“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系列融媒体报道。【详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将其内在优势充分转化为催生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性动能,需要以前瞻性、系统性的战略谋划为先导,整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发力,充满创造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