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钱为什么不能收

2010-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我有话说
“这钱不能收!”一直致力于我国控烟事业的民间研究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今天这样说。

吴宜群所说的“这笔钱”指的是,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近日又接受了一笔来自北京卷烟厂“中南海爱心基金”资助。来自卫生界、法学界、控烟领域等多位专家,在今天举行的“揭示‘中南海・蓝色风尚为

爱起跑’活动的营销本质”研讨会上指出,北京卷烟厂的所谓捐助,其实是烟草企业借慈善助学名义而做的变相广告,是不折不扣的商业营销。

不容忽视:烟草企业“慈善助学”真相

据北京卷烟厂官方网站显示,此前他们还曾与北京希望工程共同主办了“2010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这项活动采用青少年喜爱的“跑酷”形式,以北京为起点,途经天津、大连等多座城市,所到之处,或以“中南海”卷烟大幅广告为背景,或以某部市场营销总监做宣讲的形式,时时渗透出烟草企业的“良苦用心”。

“这一次的所谓‘中南海为爱起跑’活动,最终将以在云南省资助又一所用‘中南海’品牌冠名的希望小学落下帷幕,这已是以‘中南海’冠名的第5所小学。”吴宜群认为,这些活动的实质就是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明目张胆地进行烟草品牌营销。他们不会像许多好心人所希望的那样“做好事,不声张、不留名”。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接受烟草企业捐助并冠名的小学就达到100多所,其中四川、云南最为集中。

“再举一个例子,中南海蓝色风尚系列烟盒上印有一则广告――您每消费一盒中南海香烟,就向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吴宜群介绍,这是将消费烟草与希望工程的公益事业挂钩,从赚取的大量利润中拿出小小的一份,“扮演”助学的“爱心大使”。烟草企业从狭隘的行业利益出发,无疑是在诱导青少年亲近烟草。

不容乐观:青少年吸烟率逐年上升

“我国约有90%吸烟者最初开始吸烟发生在19岁之前,青少年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均在逐年上升,吸烟的年龄也在提前。”吴宜群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烟草企业运用品牌营销和赞助活动对青少年的诱惑。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沙罗博士介绍,最新的研究证实,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烟草广告,那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随之开始吸烟。

“根据世卫组织开展的针对13岁至15岁学生人群的世界性研究显示,超过55%的学生都在一个月内曾在广告牌上看到过卷烟广告。”沙罗博士认为,禁止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是公众能够用以保护全世界年轻人的一个强有力工具。

沙罗博士介绍,目前烟草每年夺取一百万中国人的生命,如果照当前趋势继续下去,世卫组织预计本世纪内平均每年将有三百万中国人被烟草夺去生命。

吴宜群认为,中南海爱心基金的所谓“爱心传递”,实际上是烟草业的营销传递。此类营销活动若不制止,势必为其他卷烟企业效仿。这不仅将贻害公众、伤害到更多的青少年,而且也完全违背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的我国政府的正确立场。

不容挑战:全面控烟法律规范体系

据了解,于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2006年生效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烟草广告和促销定义为“任何形式的商业性宣传、推介或活动,其目的、效果或可能的效果在于直接或间接地推销烟草制品或促进烟草使用。”

“《公约》第5.3条实施准则还明确规定,缔约方不应接受、支持或认可烟草业组织、促进、参与或进行青少年和公众教育活动,或者任何与烟草控制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介绍。

申卫星认为,“打擦边球”是当前烟草企业对抗《公约》的主要手段,利用《公约》与国内法的衔接不力和人们对烟草营销的认知盲区,积极推进烟草消费群体的扩张。

“法律和观念的双重滞后,影响着人们对烟草企业赞助活动营销本质的正确判断。”申卫星指出,推进我国控烟立法,构建全面的控烟法律规范体系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与会专家呼吁,为维护希望工程的声誉和保护青少年健康,积极履行《公约》,希望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立即采取措施,终止“中南海爱心基金”利用中学生进行中南海卷烟品牌营销活动,有关城市和学校应拒绝和退出该项活动。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