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与绿色同行

2010-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7月5日,联合国人居署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颁发“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并宣布武进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实验城市”。

谈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感慨地说,从创造乡镇工业发展的“苏南模式”到科学发展的“武进模式”,从全国生态示范区到创成全国生态区,一个个化不可能为

可能的事实,诠释了武进人奉行的发展理念――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以“协调”为特色的世界人居环境发展的典型模式。

新兴产业:唱响“绿色GDP”主旋律

细细审视武进的产业版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其风头逐渐盖过“苏南五虎”时代,创造武进辉煌的地板、纺织、化工、不锈钢管等传统产业集群。

武进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第一波”发展中抢得先机,成就了“苏南模式”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但是,武进却因错失外向型经济发展良机,在“第二波”发展中稍逊一筹。

沈瑞卿说,相对苏南兄弟县市,先天不足警示着武进人,要从以资源消耗带来增长,转向以技术进步谋取增长,路径就是大力发展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新兴产业。

成立于2006年的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就成为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其针对美国电网频率自行设计制造的风电产品,首开我国1.5兆瓦风电机组出口美国市场的先河。

以新誉为龙头,武进已经集聚了近30家风电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向全国有影响的风电产业基地迈进。2012年,武进风电产业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成为一个重要新兴产业集群。

生态底色:给增长装上“绿色过滤阀”

“武进乡镇工业发展较早,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派生了环境问题,而太湖蓝藻问题的出现,更是敲响了警钟,武进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沈瑞卿说。

2005年,随着《常州市武进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的批准实施,武进的生态建设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武进率先提出不单以GDP看“政绩”,还要以“绿色”论英雄。他们在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基础上,大胆实施“环保考核分值两倍于GDP”的考评体系,使“生态武进”建设有了制度保障。

武进区嘉泽镇是中国花卉苗木之乡,生态环境优良,然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按照如今的考核体系,嘉泽就可以一心一意把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成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样板镇。”该镇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武进先后投入110亿元建设“绿色现代化”,关停小化工、小印染等污染企业和项目845个,新增绿化面积10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

今年6月,江苏省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宣布,武进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武进将探索一条高新产业、低碳社区、低碳交通等齐头并进的低碳道路。

民生福祉:社会转型凸显“绿色协调”

7月5日,联合国人居署的官员来到武进雪堰镇参观,走进了雅浦村的陆水芹家中。人居署官员问:“你为什么选择住在农村?”陆水芹答:“农村环境好、空气好,配套设施全,城里有的我们都有。”

城里有的乡下也有,武进在城乡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迅速推进,城乡二元壁垒逐渐消除。“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农村人一样可以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民生成为武进社会转型的关键词。2006年以来,武进先后出台了《武进区社会事业三年(2006―2008)行动纲要》和《武进区民生幸福行动两年(2009―2010)工作计划》,五大类28项33个指标中,80%涉及民生。

2009年,武进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和城市居民的统一;实现了外来劳动力及其子女在居住、入学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本地居民统一;更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最小的发展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