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雨同“舟” 临危不“曲”

2010-08-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舟曲,生命的方舟

韩静霆

8月8日,藏族妇女杨老吉,生下了一个六斤八两的男孩,母子平安……

舟曲,一个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号,

穿透泥浆石块的围困直上云霄!

孩子

呵,灾难中的幸运儿

是谁派你偏偏在这一刻来人间报到?

新生儿声音的鞭子如飞驰的闪电

驱散着铺天盖地的泥石流让道!

他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了

红的旗蓝的帐篷和泥浆里行走的“铜雕”!

是谁和新生命一起结伴而来?

那蹒跚的太阳暂时还躲在风雨后面藏猫猫。

孩子呵,亲爱的孩子,

你想要的一个也没少――

水来了,电来了,护士阿姨来了,志愿者哥哥来了,

同来的,还有暖暖的产房和母亲的怀抱!

爸爸呢?爸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孩子,你千万不要问,千万不要找!

爸爸走的那天巨石乱走泥浆奔跑,

他用胸膛塞住了地狱之门让开了生命通道!

爸爸的回眸多少盼望多少爱你可看见?

爸爸的最后呼喊“你不要害怕……”你可听到?

我们的宝贝,你千万千万不要害怕呵,

你的哭,你的笑,你的天真,远方的爸爸都知道。

数一数夜空的星星有多少,

有一颗就是爸爸的烛光

夜夜为你祝福夜夜为你祈祷。

我们的宝贝,你一定一定不要害怕呵,

天南海北的救援如海如潮,

呼啸的大军走过你的窗前脚步都轻悄悄……

我们的宝贝,你一定一定不用害怕呵,

十三亿温柔的大手托着你的生命,

世上哪里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的爱的襁褓?!

亲爱的宝贝你要听话好好地睡觉,

我们的舟曲――生命的方舟

在成长的交响曲中已经奋力起锚!

亲爱的宝贝你要懂事一觉睡到天亮,

也许你醒来就能看见新生的桃花源向你微笑!

2010 年8 月15 日急草

默哀

舟曲在废墟上举行悼念活动。8月15日上午10时,舟曲县举行哀悼仪式。人们在为遇难者默哀。

本报记者宋喜群、温庆生摄

哀舟曲

王久辛

哀布心兮疼至骨隙,隙若渊兮深不见底,

底如宇兮轰然倒地,地似灵兮哀思如炬。

老人

8月15日,舟曲哀悼现场外,一个老人眼睛红肿,凝望着一处废墟,他的亲人在那里遇难。本报记者宋喜群、温庆生摄

逝者安息生者奋起

本报记者温庆生宋喜群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今天是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者的“头七”之日。

5000多名当地民众和救灾官兵早早就聚集在舟曲东街昨夜突击清理的废墟上,他们胸前佩戴着白花,神情肃穆。黑底白字、写着“沉痛哀悼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横幅在废墟上支起,横幅下摆满了花圈。

上午10时,五星红旗在废墟上缓缓升起,国旗升到旗杆的顶端,在短暂的定格后缓缓降至半旗。低沉的汽笛悲鸣声中,人们静默肃立,默哀3分钟。

思念,在废墟上流淌

在汽笛悲鸣响起的一刻,正在搜救遇难群众的救援部队和清淤通路的司机们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低头伫立在废墟泥浆中。

大地在颤抖,白龙江在呜咽,空气仿佛已经凝结。人群中有人难掩悲痛,放声痛哭。

舟曲的悲痛,在群山环抱的小城上空回荡。

在这片废墟上,在泥石流肆虐过后的七天中,有令13亿同胞刻骨铭心的记忆。

公元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场巨大的灾难从天而降,顷刻间,美丽的舟曲满目疮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截至8月15日16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增加为1248人,失踪人数为496人。

甘之南,国有殇。今天,国旗因生命而降。

在被埋长达8个多小时的漆黑绝境里,一位体重仅有86斤的母亲拼命托举着怀中30多斤重的4岁半的儿子,直到救援人员赶到。灾难当头,为了保护孩子,33岁的年轻妈妈爆发出惊人的毅力。这是一个人间奇迹!

“老师,先救我妈妈”,这是在生死关头,14岁少年张新建对救援的解放军说的话。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19岁的姑娘刘春花任眼泪肆流。在深圳打工的她,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回到家乡,迎接她的是父母弟妹皆亡、家园荡然无存的现实。那一天,她神情恍惚、拼命地在老宅废墟上徒手挖掘,哭喊着“妈妈”。

此刻,在这片废墟上,她仍然在家园的位置上守望着亲人。经过解放军医院的心理援助,此刻的她悲伤中透出些许坚毅。姑姑和舅舅站立在她身旁守护着她。头发花白的姑姑在她耳边说:“坚强,孩子。坚强,孩子。”刘春花使劲地点着头,眼泪依然横流。

这片废墟,曾是她们的家园,曾有她们的欢声,曾有她们的梦想……

而此刻,只有她们深深的思念,痛心的思念。

向逝去的生命志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感恩,在废墟上蔓延

这片废墟上,军民哀悼时,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紧紧攥着一位武警战士的手,肃然敬立。

他叫张晓熙,从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来到之时,他和姐姐就一直忙着为叔叔们送开水,让亲人泡茶、泡脚。他牢记奶奶的话,“孩子,我们要知道感恩!”

那天早上,武警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王伟带领官兵先后救出23名幸存群众,由于忙于救援,错过了妻子的求救电话,铸就了这个年仅27岁小伙子心中永远的痛――他的妻子等4位亲人在泥石流灾害中遇难。

思念亲人的他一次又一次拿起手机,不停地拨打着那个永远无法拨通的电话号码。

今天,把七旬瘫痪老人救出的小伙子们也在人群中垂首默立。

8月8日12时20分,七寨村某单元四楼有一名瘫痪在床的七旬老人在废墟下被埋34小时后获救。围观的群众下跪向解放军、武警战士致谢。救老人的多是些20来岁的年轻人。陇南支队的班长杨旭,1991年生人,只有19岁。令人感动的是,为了不伤及老人的皮肤,他把胳膊垫在老人的身下,任由尖锐的石砾刺穿皮肤。

低首哀悼之时,舟曲民众为救援者的英勇所感动,也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所鼓舞。

来自四川省红原县卫生救援队的班弟等多名藏族卫生工作者也是为感恩而来。他们十个人的医疗救援队9日来到灾区,展开救助,喝冷水、吃方便面,毫不懈怠。

黑水民兵救援队、广元民兵救援队及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今天都在这里。

这片废墟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大爱,亿万同胞的心与它相连。

奋起,在废墟上升腾

28岁的王晓霞抱着她的姨痛哭着。她在那可怕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婆婆、弟弟和舅舅。她对丈夫说:“我们要重建家园!”她29岁的丈夫丁辉含泪坚定地点头。

在这伤痛的废墟上,正有一股不屈的力量在凝聚,在升腾。

当无情的灾难撕碎了他们的生活,英雄的舟曲人民以不屈的力量撑起倾塌的家园和断裂的生活。

负责发放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刘春娟在母亲和弟弟遇难的当天仍坚持工作。虽然吃不下饭、手脚无力,但她婉绝了领导找人替换她的建议。承受着丧亲之痛的她亲手将录取通知书发给每个学生。

志愿者袁雅,她的家距离月园村仅十几米,泥石流冲毁了邻家的房屋,夺走了那么多熟悉的生命。袁雅在第一时间参加了志愿者队伍,用她柔弱的双肩扛起救灾用的生活物资,大步走在舟曲县城的路上,最终因劳累过度而晕倒。此刻,默默为逝者寄托哀思的她或许不知道,她那柔弱的肩上,扛起的是舟曲不屈的灵魂。

今天,在这片废墟上,舟曲县城关一小的学生丁肖敏和几个同学默默站立在人群中。她的学校大部分被泥石流掩埋,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教学楼。“我们的班主任没了,好几个同学没了。”大颗的泪珠从她稚嫩的脸颊滑落。也就在此刻,城关一小的废墟上,一棵小草在骄阳的灼烤下,不屈地成长。

此时,丁辉紧紧攥着王晓霞的手,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商量好,我们搬到这边住,要重建家园。”

“你父母怎么办?”记者问。

“我两边都担起来。”这位坚强的小伙子坚定地说:“男人,要有担当!”这个从来没经历过大的磨难的小伙子,几天间成熟了很多。他的眼神中,透出一种不屈的力量。

舟曲,在这不屈的力量里重生!舟曲,必将在这不屈的力量里前行!

(本报舟曲8月15日电)

冯其庸:

天下归仁情系舟曲

本报记者赵洪波

8月15日的北京,沉浸在悼念舟曲遇难同胞的哀恸中。采访完天安门的悼念活动后,我获悉著名红学家和国学大师冯其庸为此特意创作了书法作品,便匆忙赶往他在通州的家“瓜饭楼”。

按了门铃后,冯其庸的老伴儿夏?涓把我迎进了书房,“他还在楼上做医疗保健,最近他身体不太好。你要不先看看书法吧。”在雅致四溢的书斋里,最先跃入眼帘的是冯老为舟曲遇难同胞创作的这幅书法,它几乎占据了右侧的半个墙壁,粘挂在一个大大的写字板上。书法长有两米,宽约一米,“天下归仁”四个行书大字跃然醒目,笔墨浑厚老道,意远韵长。待我细看大字边的行书小字时,七十七岁的夏老特意上前为我逐字诵读。待细听罢夏老铿锵之声,便恍然领悟冯老“天下归仁”四字的深切含意:“救民于水火,此真仁德之政也。”

冯老从楼上下来。他今年八十八岁了,精神看上去依然矍铄。谈起这幅书法创作,冯老说:“看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抗险救灾后,我非常激动。从汶川、玉树地震以来,我们党、政府和子弟兵以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投入抗险救灾,大家共同团结一致,升华了大家爱国的心和社会公共道德。场面太感人了,所以我想到了‘天下归仁’。”(本报北京8月15日电)

书法释文

天下归仁

舟曲特大洪灾震惊世界,我党中央领导人民政府、解放军官兵、武警部队、地方政府并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战天难,共克时艰,救民于水火,安民于死亡。杜甫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昔杜公之所未见而吾亲见矣,此真仁德之政也。于今八十又八遇此旷世仁政,安得不感激于心乎。因书此四字以颂仁政而歌德化也。

庚寅八月十三日八十八病叟冯其庸书于瓜饭楼

世博园停止公共娱乐

甘肃馆举办哀悼仪式

本报上海8月15日电(记者余传诗)为悼念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同胞,上海世博园区今天停止了所有公共娱乐活动,停止播放开园音乐和园区背景音乐,并下半旗志哀。中国国家馆所有员工为了表达哀悼之情,专门赶制了纪念甘肃舟曲遇难同胞的PPT,在国家馆9米平台等候区和省区市馆序厅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哀悼仪式。仪式上,甘肃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将平日的红白工作服换成了庄重的黑白套装,并且特别制作了白色绢花,他们与上海世博局的领导和部分省区市馆的工作人员一起为甘肃舟曲的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随后依次上前献花,表达对甘肃舟曲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思。

小草

 

8月15日上午,被泥石流摧毁的舟曲县城关区第一小学的教学楼前,还未清理的泥沙上,一株小草破土而出。本报记者宋喜群、温庆生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