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8-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新视角

“海外中国学”研究涵盖很广,任何属于中国问题的研究都可以包含在“中国学”之中。但一般说来,可以区分为现实意义的研究和学术意义的研究两类。从“哲学”方面来观察,西方一些汉学家近年来研究“中国学”有三个新视角:一是在中国文化中寻求

具有某些“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二是以“迂回与回归”的模式研究“中国学”;三是再度重视中国原始经典的研究。这启示中国学者: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积极参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学术文化讨论与建设,努力寻求在各国、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对人类社会合理发展的资源;不仅要把中华文化中有特殊价值的思想资源贡献给人类社会,还要认真研究和发掘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

《学术月刊》2010年第5期汤一介文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

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结伴外出、依靠“亲友介绍”工作是两代农民工初次外出与求职的共同特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主要追求经济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追求个人发展,农民工外出倾向于低龄化,童工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进城之后,“跳槽”频繁,就业层次低,多数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只是一种“平移”,并没有带来职业地位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层次比第一代农民工高。

《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许传新文

“和谐”范畴的多维解读

从一个单维和单向的视域来分析和考察和谐的意义,难免最终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之中,而不能窥见“和谐”的全貌。跳出传统的研究框架,从多维的视界透视“和谐”范畴,并将其与相关概念作比较分析,才能真正科学地把握“和谐”的内蕴。因为,从内在的本质关系来看,和谐是事物内部诸要素有机结合和有序运行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从辩证方法的角度来看,和谐是分析问题、处理矛盾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和谐思维方式;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和谐是人们所崇尚和追求的一种正价值取向,并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评判事物的重要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提出这种全面性的要求,尤其要树立多维的辩证思维,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理论上破除与和谐对立的、片面的、教条的单向思维,在实践上克服不利于和谐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错误做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韩美群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