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规划短视不除 何来长寿建筑

2010-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明生 我有话说
这些年来,“短寿”建筑频频出现,充斥视听,让人扼腕叹息。仅以今年为例,年初,海口的标志性建筑、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刚刚建成10年的“千年塔”开始拆除;福州的一个投资1500万元刚建成的小学,及附近不足10年的商品房都要被拆迁;南昌的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如浪的质疑声中,炸成了废墟;河南南阳为举办第
七届农运会,决定拆除尚在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中央花园”。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权威机构提供的一组数据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35年,英国为132年,美国为74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远远低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今天的巴黎老城和几百年前没有什么两样,马车时代规划的道路仍在跑动着欢快的汽车,甚至连200年前的下水道仍在正常使用。相形之下,我们国内的很多建筑在高超的爆破技术下,早就“英年早逝”了。

建筑“短寿”源于规划“短视”。曾经听过一个相声,大意为在城市建设中,最好给马路安装一个拉链,这样,需要给路下埋设什么管道,只要拉开就行,埋完了再拉上,反反复复,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省得整天挖了填,填了挖,没完没了。这段相声的意思很明确,是讽刺、批评城市建设中的规划滞后,缺乏系统性。多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在全国的城市建设中不仅没有减少,反倒愈演愈烈,且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频繁的“拆了建、建了拆”当中,东北没有了东北特色,江南没有了江南风味,北京的四合院、重庆的朝天门、上海的石库门等等,都变成了一样的马路,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城市广场。

消除建筑“短寿”症,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治规划“短视”病。规划是统筹全局、谋划未来、引导发展的蓝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不好是最大的浪费,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因此,城市规划要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要立足当前又必须超前,既给当代发展指明方向又给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保障规划执行的连贯性,不轻易改变,尤其要避免因个别领导的变更而改变。

人们常常慨叹巴黎、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建筑历经几百年而不落后,其整个城市格局与风格保持不变,古树参天,建筑错落有致,显示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我们的很多城市也会散发迷人的魅力与厚重的底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