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性: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

2010-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可 我有话说
“这个夏天对我来讲非常特别,我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多,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深切了解!”刚刚参加完人民大学暑期学校回到国内的德国学生LudwigLutz和朋友们分享着他在中国的收获。最近,龙陆和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名海外学生与2780名人大本硕博学生一起参加了人民大学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的学习。

举办暑期

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直接倡议的,是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与国际接轨,作为提升学校国际性、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进军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提出来并予以实施的。一方面学校聘请国外一流师资开设学科前沿和学科通识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教学方式与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又发挥自身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优势,调动校内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学者资源,将已经开发成熟的全英文特色课程在暑期学校推出,向国外学生介绍中国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成果,借此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2009年举办第一届,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举办。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周夏莹选择的课程是美国历史与文化,老师是来自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的历史系教授GregLewis\(中文名“刘意思”\)。刘意思教授讲课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将讲课内容与反映同时期历史的美国电影结合起来。“前面半节课讲课,后面半节课放映电影,都是与美国历史相关的片子,之后是回答同学问题。”这让周夏莹对二十世纪美国的风云变幻,有了一种更生动的纵向了解。周夏莹克服了语言障碍,陶醉于这有趣的文化体验,这个夏天让她回味无穷。

年过六旬的L e if H .S k ib ste d 教授白发苍苍,谈笑间透着沉稳与睿智。他在哥本哈根大学生命科学院食品科学系任教,此次讲的是食品化学与健康。Leif说:“与平时的课堂不同,我的班上还有社会学、商学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借助暑期学校拓宽知识面是非常有益的。”

据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教授介绍,今年暑期学校119名教师中,除部分人大老师外,有68名教师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近60所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

与国内其他高校暑期学校不同的是,人民大学将暑期学校视为一个正常的学期,各项教学管理活动的安排均按正常学期对待。课程学习打破了专业、年级、学生层次等界限,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在延续去年中国研究系列课程、学科通识及学科前沿系列课程和语言培训系列课程三大系列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中国发展系列”课程以及专门针对留学生的中国绘画、中国音乐、太极拳等课程。除了汉语培训类课程外,均要求采用全英文教学。

“人大暑期学校以课程、师资、学生、校园文化等几个要素为核心,通过聘请国际一流大学教师、招收国际学生,打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创造跨专业、跨学校、跨国家、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国际交流,全面提升了办学国际性。”洪大用教授说。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