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春的滋味

2010-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叔阳 我有话说
我面前摆着子原的两本诗稿:一本是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太阳的项链》,另一本是她的短诗集。翻阅这些洋溢着激情、真诚和挚爱的诗篇,不由得感慨系之。青年时期的影子在面前晃动,早已逝去的年华仿佛又回到身边。一句话悠然飘上心头:这就是“青春的滋味”。

子原是一个临水而居的江南女子,是个极聪明又极

真诚的孩子。她爱家乡、故土,爱亲人、师友,爱大自然的一切生灵,更爱我们的祖国。她的诗篇毫不隐讳地抒发她这种浸入骨髓的爱意,让人读了感到震颤。因为她真实而炽烈。她早期的诗虽然技法有些稚嫩,语句有些散漫,一般不讲究谐韵,但那飞扬的想象和直抒胸臆的淳朴,让人感动。这说明真情是诗歌最为动人的因素。

子原近期的诗作,依然表现出挚烈的感情喷发和想象的奇绝,但在技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这突出地表现在这样几个特点上:

第一,许多诗篇,有了可以想见的“场面”,类乎戏剧的情节、细节,使得诗作颇像一首小的叙事诗,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情景交融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子原的这一个进步,是个飞跃,证明她在现代诗作继承古典诗歌传统上,有了理性和实践的双层认知,并且踏上了一个坚实的台阶。她的《太阳的项链》就是一首成功之作,虽不能说很完美,但已经很动人,让人不会忘记。她写了爱人突然从远方归来,巨大的惊喜让他们无言行走,在家乡的湖畔,突然有骤雨袭来,他们在采莲船上、密密的荷叶丛下,说出了生死相守的誓言,这时彩虹升起,犹如太阳的项链,挂在他们胸前,直到今天依旧温暖着他们……我想所有的读者都会为这场景、为这氛围而感动。

第二,由此可以说,子原进一步发挥了她原先有的营造氛围的本领。诗一定要用语言、形象、情感,营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整体氛围,以此打动读者的心。子原的诗作里,大都洋溢着热烈的爱和强烈的怨怅乃至悲凉。而这一切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以生命相许的爱。这一点又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女诗人们那千古传唱的杰作中汲取了营养。李清照的怨怅是源自她的大爱,这是她的作品流芳百世的根由。古今中外,只有建立在爱,因此也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作品才会有流传的可能。子原的作品总在营造她自己的“爱和惆怅搅拌在一起”的氛围,以此述说“青春的滋味”,很有特色;

第三,她近期的作品更讲究押韵、节奏和语言的形象化了。中国现代诗人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新月派”诗人,如闻一多、徐志摩等,都特别讲究语言的节奏,甚至主张句齐、行齐,每一行都如音乐节奏般起伏有致。这是他们新诗继承古典诗歌的主张之一。他们在新诗上的成就我们应当借鉴、继承。新诗不应该是漫地瞎跑的野马。押大致相近的韵、有节奏、朗朗上口,至少应当是诗歌的一个基本特征。现在许多朗诵会上,我们听见完全没有节奏的诗歌表演“秀”,真让人遗憾。

第四,子原的诗颇含哲理,许多是她自己的体会,为别人所未有。在这个集子里,许多诗都是带有哲理的警句,很值得玩味。比如《战争》、《五指》这样的短章,更有《人》这样的认知:“人/直立行走/不是为了和动物区别/而是让人/从高处宏观地看待世界。”她的许多见解都证明她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一个不倦的思想者,有着成为好诗人的潜质。因为思想、形象、语言是诗歌的三个最主要的元素。她近期写的诗歌,已经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考同形象结合,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物象,在哲理的述说中更具诗意了。

子原在诗的原野上徜徉,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假如在题材上有所突破,更多地关注祖国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关注人生和人性的价值,关注青春和理想,唱出自己深情的歌,一定会有更高的成就,我们多么希望一个高举真善美大旗的才华洋溢的诗人的崛起呀。

《太阳的项链》舒子原著

作家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