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澳大利亚路仍漫长

2010-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 我有话说
8月18日,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澳大利亚应该成为一个共和国家。她说,伊莉莎白女王辞世或让位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她的这一评论再度激起了各界对澳何时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的争论。

实际上,在伊莉莎白女王身后建立共和国并不是什么新主意。早在2007年的大选中,当时新任工党领导人的陆克文提出了同样的问

题。自称“终身奋斗于共和”的陆克文,在当选总理后首次访英就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建立共和国的问题将被推迟到伊莉莎白女王之后再论。据此间媒体报道,包括前总理霍克以及前财政部长科斯特罗等政坛名人,也都坚持,在女王统治时期,澳大利亚不应改向共和制。

何时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共和国,一直是澳政治中一个方向性、也是极为敏感的一个话题。1901年,澳大利亚各州联合建立联邦国家,但依然尊奉英国女王为国家的最高元首,而澳大利亚总督为女王的代表。最初,澳大利亚总督都是女王任命的英王室成员,以后才逐步改变为由澳大利亚总理提名的澳大利亚人出任,但仍需在形式上获得女王的认可。

建立共和国的运动最早可追溯到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前。但直到1972年,惠特拉姆领导的工党政府才开始真正引进一些变革,调整澳大利亚与英联邦的关系,包括在伊莉莎白的澳大利亚头衔中不提及英国的名称等。1986年的《澳大利亚法案》的实施,才最终终结了英国与澳大利亚各州之间理论上存在的各种司法和管辖关系,使澳大利亚和英国成为共同拥有一个国家元首的两个独立的国家。到1993年,在许多公共机构或活动中,如公民宣誓仪式等,就不再提及女王,而只提效忠于“澳大利亚及其人民”,但在议员的就职宣誓中则仍按照原先的传统做法,宣誓效忠于女王。

1991年,共和主义首次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政策。当时的总理霍克表示,建立共和国是不可避免的。他的继任者基廷继续推动共和,并成立了一个共和国顾问委员会,研究在2001年1月1日实现转制的方案。然而,霍华德政府在1996年提出了替代性方案,召开宪法大会讨论共和方案。1998年,宪法大会召开,并最后通过了由两党提名、议会三分之二多数同意的总统制共和方案。但在1999年举行的全民投票中,55%的人投票反对,共和被否决。

尽管如此,共和问题仍不时浮起,成为舆论关注和议论的话题。2004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立法和宪法委员会还专门就此做了一份听证报告。2006年3月,伊莉莎白女王访问澳大利亚,共和问题一度成为热点。英国媒体甚至当面要求霍华德总理就君主制的地位问题做出表态。

共和运动的一个主调是要由一名澳大利亚公民作为自己国家的元首。但在澳大利亚现行的体制下,推动这一根本改变需要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正如吉拉德在8月19日所表示的那样,要建立共和国,必须是“人民需要改变”。但目前人们的热情已经没有10年前那么高涨了。因此,在再次就这一问题进行投票前,需要重新建立人们的这种积极性。

联邦反对党领导人阿伯特日前也明确表明了态度。他说,在有生之年并不希望看到澳大利亚现行体制有什么变化。根据2008年5月的一份民调,澳大利亚时下“共和派”和“君主派”势力基本相当。由此看来,澳大利亚建立独立共和国之路还较为漫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