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串起散落民间的文化珍珠

2010-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高振强 我有话说
一个区县,出版儿歌集30多部,有983首民间吹打乐的曲目、1000多人的水彩水粉画创作队伍;这里的一个街道办主任,去年竟然被《诗刊》评为“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他的诗集也被作家出版社列为角逐今年鲁迅文学奖的首选作品……

重庆市巴南区的文化发展模式,被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誉为“巴南文化现象”。这里

没有国内外闻名的“文化大师”,却有遍布街巷村落的“文化大众”;不靠大江南北传唱不衰的戏曲歌赋,全凭扎根本乡本土的“独门绝技”。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只需政策的阳光轻轻照耀,就灿烂成了群众文化的繁花似锦。

发掘民间文化的“独门绝技”

在重庆市,巴南区并不算财政实力特别雄厚的区县,但区委、区政府投入文化建设的决心却很大。区里不仅设立了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先进文化奖励基金、宣传文化活动专项基金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还设立了“巴南区文化杰出贡献奖”、“巴南区文学艺术奖”、“巴南区年度文艺佳作奖”等奖项。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还作出决定,要求保证区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出不低于财政预算的1%,增速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速;保证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植根生活的民间文化,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最深厚的基础。”巴南区委书记李科认为,发展文化事业,应该特别重视“串起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珍珠”。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人才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着手创建特色文化之乡和特色文化基地。巴南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接龙民间吹打乐,以品种多样、曲调丰富、流派纷呈等鲜明特色,名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接龙镇对民间吹打乐进行深入发掘,组织撰写出版了80多万字的《接龙吹打乐》和30万字的《乡乐新韵》等专著,受到文化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好评。近年来,巴南区还新建了两个儿歌基地和8个校园特色文化项目,创建了市级“儿歌之乡”和区级水彩水粉基地。近年来,巴南区特色文化代表队20余次应邀参加全国民间吹歌大赛、“文化遗产日”演出等大型展演并屡获大奖。区里组建的巴苑文化服务团,下设木洞山歌表演队、接龙吹打表演队、大江集团文工团等10余支队伍。这些充满当地生活气息的群众文化队伍,为城乡居民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成为广受欢迎的“文艺轻骑兵”。

搭建群众文化的“激情广场”

2009年7月,巴南区委全委会通过《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确定了建设重庆特色文化强区的目标。全委会将“文化民生”纳入亟待解决的十二大民生问题之一,要求当年9月底前完成22个镇街广播站、198个行政村广播室的建设任务,在2011年6月前让所有农村贫困户都看上电视。区委书记李科说:“巴南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要外练经济建设的‘筋骨皮’,更要内练思想文化的‘精气神’。”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星光大道”。在建成区级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巴南区又启动了巴南文化中心、镇街文化楼、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区22个镇街都建成了文化楼,建成村(社区)文化室266个,198个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影惠民工程保证了每村每月1场。在长达18公里的滨江路地带,还建成了若干文化广场。到今年底,全区所有的镇街文化楼,都将建成并对外开放。

党委、政府搭建的舞台,让巴南区的“群众演员”们流连忘返。江河边、山坡上、前庭后院,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很多人跳舞唱歌、谈天说地。自重庆市委倡导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来,巴南区已举办群众性唱读讲传演出7000多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了。

铺设县域文化的“星光大道”

“巴南文化现象”名不虚传:

巴南区界石镇是重庆市唯一的“巴渝儿歌创作基地”。过去3年中,这里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出版了全国第一部大型地方儿歌史料专著《巴南儿歌年编(1955-2007)》;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区县彩印儿歌精品集《儿歌珍珠100颗》;出版了全国第一本镇级儿歌集《界石儿歌精选》;编印了全国第一本区县儿歌教材《巴南儿歌》(上、下);编印了全国第一份乡镇级儿歌专业报《巴渝儿歌》。

近年来,先后有100多首巴南儿歌获市级以上奖项,16首被收入各类教材。其中,《老鼠画猫》成为央视“七巧板”新童谣竞唱前10首必唱曲目之一,《蚂蚁搬家》获第七届全国少年儿童卡拉OK电视歌曲大赛银奖,儿歌《石拱桥》获全国优秀童谣评选二等奖。

巴南区木洞镇专门编撰了小学生教材《木洞山歌》,将木洞山歌音乐课开进了全镇和临近镇街的中小学。镇里还组织“木洞山歌大家唱”活动,成立了木洞山歌艺术团。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木洞山歌在中央电视台唱响,成为重庆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接龙吹打是巴渝吹打的缩影,有3大类别7大品种983首曲目,以品种多样、曲调丰富、流派纷呈等鲜明特色名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全区还有5套比较有名的乐班,其中李家乐班可考历史在120年以上。

为了更好地打造巴南文化品牌,巴南区又提出了品牌振兴计划。按照这一计划,今年将重点打造文学艺术精品品牌、儿歌基地品牌和舞台艺术品牌,为群众文化发展铺设更加宽广的“星光大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