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亿多学子谱写新篇章

2010-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海秀 李可 我有话说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当代青年学生手中。让我们以使命和责任引领人生,以创造和奉献开创未来,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进程中,续写青年学子的璀璨诗篇!”这是全国学联主席刘凯同学在五年前全国学联二十四大闭幕式上,对全国1.3亿青年学生、10万多会员团体组织发出的嘹亮号召。

五年后,当我们对全国学联二十四大以

来学联、学生会的组织工作进行回望时,可以说各级学联、学生会不辱使命,传好了历史的接力棒,引领青年学子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让理想信念更坚定

今年8月,来自全国119所高校的256名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作为第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来到重庆,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支教、慰问等志愿服务。“只有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农村、农民,才能体会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东北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孙涛说。

从2008年在井冈山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2009年在东莞见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再到今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到重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开展,让大学生骨干坚定了理想信念。

2007年以来,团学组织以大学生骨干培养为重点,以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为载体,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培养理念、培养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培养新模式。

作为这项工程的重要载体,团中央、全国学联已先后举办了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共有677名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培训。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已启动了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每年超过8000名大学生骨干接受省级团委的培训,各地各类高校培养大学生骨干达50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实施格局。

志愿服务精神诠释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10万名赛会志愿者中,有8成都是大学生。赛场内外,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烈日下奔走,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被国际社会称为“鸟巢一代”,被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

上海世博会再次成为展现青年志愿者的窗口。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他们用志愿服务精神再次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即将过去的这个暑期又有近400万大学生、20万支团队深入全国农村基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3年来,全国已有近3000万青年学生、200万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广大农村基层,为基层老百姓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

自2003年起已累计有10万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2年来,全国88所高校的4260名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先后奔赴97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支教一年。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用实际表现和具体行动,默默地诠释着我国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奉献精神。

“挑战杯”竞赛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平台

五年来,各级学联、学生会举办了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成为广大青年学生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校园文化活动。

“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系列竞赛活动。五年来,“挑战杯”竞赛的全国、省、校三级赛制不断完善,每年吸引全国1000多所高校、数百万同学积极参与。

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西安理工大学赵庚科的体会是:“竞赛使我经历了策划、设计、论证、调研、分析、研究、论文撰写的全过程,提高了我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挑战杯’竞赛确实是一个特别好的舞台,是帮助青年人成长的平台,我鼓励同学们多多地参与到其中,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开阔眼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这样说。二十年来,“挑战杯”曾得到600余位两院院士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题词寄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