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地球之巅高筑精神家园

2010-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银军 本报通讯员 雷光明 我有话说
气势磅礴的喜马拉雅山,好似矗立在地球之巅的惊叹号,展示着大自然的雄浑。西藏军区一代又一代官兵在这里感受崇高精神、传承先进思想,用青春和热血让雪域高原大放异彩。

从“两不怕精神”到“老西藏精神”

一条从内地盘着崇山峻岭进藏的公路,如“金色飘带”,连着藏汉人民的心。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便发源于此。

1952年4月的一天,筑路大军在海拔4796米的敏拉山皮康崖险段施工。面对直插云霄的绝壁,当地有人预言:“除非是神仙,才能在这里修出公路。”负责该段筑路的十八军二连官兵回答:“我们都不是神仙,但我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官兵们攀上陡壁,用几十米长的绳子吊着身子悬空打眼放炮,经过两个月奋战,终于在这段悬崖上修出公路。正在工地现场的十八军某部副政委乔学亭激动地说:“二连官兵总结得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听了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不怕”精神由此融入西藏军区官兵的血脉。

与“两不怕”精神一样,有着同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构成当代西藏军人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今天,无论谁踏上进藏之路,都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感慨:地球之巅,因为有了这一代又一代西藏军人,这里已堪称感受崇高的精神家园。

红色遗址成为生动课堂

亚东烈士陵园,长眠着西藏某边防团为祖国领土完整而英勇献身的62名英烈。团里千余名官兵,常常到烈士陵园看望这些长眠的战友。这个团的政治处主任张兵说:这个烈士陵园是团里开展政治教育的特殊课堂,园中每一座墓碑都是教员。官兵们近距离聆听英雄无声的教诲,扪心自问“我向英雄学什么”、“如何当好老西藏传人”等人生问题。这个团岗巴营大学生士兵杨槐武,因驻地海拔高、条件苦,多次要求调离。在烈士陵园,他为烈士英灵所感召,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主动找到连队干部表示:“英烈们以思想的高度丈量了生命的高度,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当好‘老西藏’传人。”

西藏军区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起46个军史馆、759个荣誉室,协调地方政府修缮“宗山抗英遗址”、“谭冠三将军墓”等23处红色遗址。这些已成为西藏军区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课堂。

巨大反差撞击心灵

帕拉庄园,是西藏现存最为完整的农奴制奴隶主庄园。一副副刑具、一间间潮湿的草屋,让西藏军区边防某独立营二连战士张帅真切体会到旧西藏农奴惨绝人寰的生活。

张帅去年从沈阳入伍。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承受不住部队条令的约束与训练的辛苦,多次提出退伍。看到旧西藏奴隶的悲惨生活,张帅思想起了波澜。再看看驻地村庄吉巴老人――原帕拉庄园农奴而今的幸福生活,张帅对自己怕苦怕累的行为深感羞愧,立志用实际行动保卫边防、建设和谐西藏。

据这个营教导员李鹏介绍,“帕拉庄园和当地藏族同胞的家,都是部队搞政治教育的课堂。新旧西藏的巨大反差,让每个战士都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今年入伍的2132名大学生士兵,68H以上自愿到一线哨所建功立业。”

新时代军人传承崇高

跟着“老西藏精神”创立者的铿锵步伐,新一代西藏军人勇往直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素芝,“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彭燕,以及“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墨脱戍边模范营”、“卫国戍边模范连”、“英勇顽强团结互助模范班”等一个个新时代英模群体――新一代西藏军人以开拓创新的风貌,续写着老一辈西藏军人的光荣篇章。

詹娘舍哨所耸立在海拔4655米的雪山之巅,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哨所每名战士床头都挂着展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口号。哨长赵书侃,两年前毕业于信息工程大学,经常组织战士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100个传统故事》。他说:只有了解历史,才会深切认识今天的使命和责任。詹娘舍哨所书柜里,整齐摆放着《老西藏精神》、《雪山・哨卡・军人》、《雪沃高原》、《世界屋脊风云录》等叙述老一辈西藏军人奋斗历史的书籍。官兵们常看常新,立志与先贤同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