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年古蜀道 一条珍珠链

2010-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翟峰 我有话说

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古蜀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其内涵遍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

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四川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然后沿褒河过石

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蜀道在四川广元境内长达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因为,自蜀王开明氏在广元建邑,广元境内的蜀道经过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已成为先秦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和剑门关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而且,广元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有着独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女性文化。

广元区域内拥有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八百里剑门蜀道遗址、三国重镇昭化古城;有由近万株千年古柏组成的翠云廊;有现存世界最古老的驿道金牛道、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驿铺、优质丰富的温泉资源,以及众多的三国文化历史遗址遗迹,构成了古蜀道雄关、漫道、古城相依的恢宏景象。

“古蜀道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93岁的老专家郑孝燮如此评价。“蜀道是‘行’的最好体现。”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一飞看来,现今中国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皖南民居等,在体现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中,住的比例最大,而行的方面还几乎是空白。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其内涵遍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

古蜀道以翠云廊古柏为代表、实现了道路长程绿化,古道中的悬空栈道结构,是山区道路建设中资金耗费最少、破坏环境最小的方式,古蜀道融合了巴蜀文化、三国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这些特点,都让古蜀道更具有了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古蜀道在历史上沟通成都平原至关中平原,融会贯通着沿线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学、民间文化、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成为西部最有影响和最为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线路,也是跨越西南与西北最活跃和最兴旺的商贸线路,不仅直接促进了区域间的物流和人际交往,也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往来。

古蜀道是一条聚满了历史文化珍宝的“线”,保护仅仅着眼于古蜀道延伸所及各地的一个个“点”是不够的,唯有将整串珍珠链都保存下来,珍珠才能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同时,古蜀道交通邮驿系统及其遗存,也见证了古代中国邮驿制度的高度文明,是人类信息传播方式和古代交通组织的杰出代表,保存着秦汉至今丰富的历史信息,完整地记录了人类交通发展和多元文明融合的历史进程,是人类交通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和文明对话交流的结晶,具有特别的保护传承价值。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等著名专家学者曾对古蜀道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考察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蜀道,不仅是中国的唯一,也是世界的唯一,有着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蜀道延续至今已经不是一条简单的交通要道,而是一条蕴含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是区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自然人文共生的标本,是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应将蜀道作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加以保护。

然而,由于近年来古蜀道的保护多侧重于狭义上的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的四川境内的路段,而对于其出川之后穿越秦岭、直通八百里秦川的古蜀道的保护,则时时难于顾及。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古蜀道延伸所及的川陕及各地各级政府,皆应在古蜀道的保护上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

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刘魁立、谢凝高、舒乙、葛剑雄、郑时龄、王景惠等著名专家曾联合发出公开信,一致认为中国古蜀道具有极其特别的世界遗产价值,应将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加以很好的整体保护。

罗哲文说:“现在的蜀道保护工作,各地开展并不一致,有的是放在围墙里,有的放在隧道边,有的还在荒草丛中,更多的部分还停留在专家的书本里。如何让各方集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昭化古城打造得再成功,也只是千里蜀道这串明珠上的一颗,失去了其余珠宝的陪衬,这一颗的光芒是有限的。一旦所有的珠宝都串起来,它们将相互激励,光芒将倍增。”

事实上,罗哲文的珍珠链之说,正是对当今世界最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线性文化遗产的形象阐述。线性文化遗产与点状文化遗产不同,是着眼于线性区域。自1993年至2009年,全球已有法国“南运河”、阿曼“乳香之路”等七项线性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蜀道是一条聚满了历史文化珍宝的“线”,保护仅仅着眼于古蜀道延伸所及各地的一个个“点”是不够的,而应该着眼于蜀道文化路线的整体保护。因为,蜀道上的所有“点”的遗存,都只是一颗颗珍珠,唯有将整串珍珠链都保存下来,珍珠才能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才能真正像罗哲文所期望的那样动人心灵:“我有一个梦想,能像陆游那样,骑着毛驴,在细雨中漫步古蜀道。”

(本文图片/古柏参天的古蜀道翠云廊  摄影/梁小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