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博会:人类文化交响诗

2010-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广斯 我有话说

(一)

黄浦江畔,世博园里,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诗正在激情奏响。

隔江相望的万国建筑,在无言地展示着各自民族地域独特的文化气质;卢森堡“金色女子”像、捷克查理大桥“幸运”浮雕、埃及法老遗物、中国的秦俑馆铜车马……不计其数的“国宝”静静绽放着人类文明的奇葩

;每天都有的“国家馆日”活动上,奉献着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一场连一场、一幕接一幕的文化表演,使世博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嘉年华”:在184天的时间里,约2万场演艺活动将陆续亮相。巴西热烈的桑巴歌舞,德国现代的摇滚组合,日本温馨的文艺影片,欧洲浪漫的木偶童话,南非的索韦托合唱团,南太平洋岛国的蛇舞和草裙舞……这些来自不同土壤的影音歌舞,仿佛绘制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地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面孔。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里,能看到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多彩的面孔,与飞扬的灵魂!地不分南北,国无论贫富,人无分肤色,在这里,一切文化都各甄其妙,各有千秋,既带来交流和碰撞,也塑造着美好与和谐。

文化,是人类彼此增进了解的最好媒介。如果说,早期的世博会更看重展示科技和产品的话,后来的世博会越来越转向对理念和文化的重视。从迷信技术至上到推崇以人为本,从宠奇拜新到反躬自省技术的本质、人类的内心,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在世博会这个人类最大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上,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力图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这,正是世博会的最大魅力与价值。

如人所言:“世博会的形式是展会,表现手段是科技,其背后支撑的东西则是文化。它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

(二)

世博会是中国人了解世界文化的一方窗口,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扇大门。

“中国与世界各大文明对话的时机已经来临,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缘。”著名学者杜维明如是说。

徜徉在以“东方之冠”为主题的中国馆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民族的精神与气质。从中国红的色彩到层叠出挑的构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建筑美感与哲学智慧;走过古朴的《清明上河图》,来到白色基调的未来空间,更仿佛是穿越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感悟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中国馆主题短片《历程》中,屏幕上闪现着建筑工人挥洒汗水的身影,乡村老人满怀期望的眼神,灾难来临时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时刻……而“奔跑”、“穿越”的关键词,更是在向这个开放、奔腾、激情四溢的时代的致敬。“这30年,中国就在不断奔跑。我想传递什么中国气质呢?是这个国家的柔和、善意、包容,是这一代人的责任感,一个人类更美好的梦想。”短片执导者、年轻导演陆川这样诠释自己眼中的“中国表情”。

不仅仅是中国馆。在世博园里,常常能与“中国元素”不期而遇:在韩国馆,《周易》、《紫微斗数》里的祝福语为游客带来幸运与欢乐;在土耳其馆,传奇“龟驮碑”记述着中土交往史;塞拉利昂国家馆日,美丽的塞拉利昂小姐身着中式旗袍,登台演唱的是中国歌曲《说唱脸谱》;而以色列馆,这座流线型的现代建筑,竟有着太极阴阳的意蕴――在设计者心中,“和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人文追求。

在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中,以极大地包容、注重和谐、酷爱和平而著称的中华文明,正在为人类的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巧合的是,当人们在上海世博城接受着四面来风的文化洗礼之时,正值中西文化交流使者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正是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与上海籍士大夫徐光启合作,将西方的几何、历法、天文、地理等知识译介到了中国,他主持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首次带来了“万国”概念。200多年后,中国人把第一届世博会称作“万国博览会”。

这,或许可以看作人类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小小的例证。

2010年5月21日,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再次言之谆谆: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多元是文明自身的天性。获得不同文明对话之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翁史烈院士则说:“当今世界,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最大的效应应该是倡导和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诚如斯言。今天,经济愈益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也就愈益凸现。上海世博会上,非洲国家第一次应邀集体亮相,太平洋的岛国辗转组团而来,没有独立展馆的国家入驻“联合馆”,文化演艺活动组织者对全世界1万多个节目进行“地毯式”搜索,将诸多原生态节目一一发掘,发出邀请……这一切,都使得这个多元文化的平台,更加兼容并蓄,曼妙多彩。

而在这多姿多彩的文化的背后,又有着人类心灵最深处息息相通的情怀。

丹麦馆里,小美人鱼安谧沉静,向人们讲述安徒生故事里,高尚纯洁的人类之爱;法国馆里,罗丹的《思想者》寂然凝虑,守望着人类的精神之光,沉思着人类的命运与未来。美国馆的影片《花园》,无需语言,向不同肤色的人们诠释着梦想的力量,结尾处,当小女孩与华裔妇女会心一笑,将荒芜土地变成繁茂花园的梦想开花结果,友谊地久天长。

也正是这心与心相连的梦想,让人们携手面对人类共同的严峻课题。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中就提出:都市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这一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回望自己的文明之“根”,也眺望着未来之城――不同的文化足迹,共同的探索与思考,在交流,在碰撞,在互相启迪。

尼泊尔馆,在加德满都城的故事中讲述着两千年来建筑、艺术、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城市的灵魂;在澳大利亚馆,“畅想之洲”让人们深切感受自然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印度馆以“和谐城市”为主题,包含了传统与现代、宗教与科学、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在瑞士馆,人们可以在“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中去勾勒未来世界的轮廓……

黄浦江畔,世博园里,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诗正在激情奏响。其余韵,还将袅绕在人类未来的时空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