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心理素质应对就业难题

2010-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樊建梅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机会及时就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已有的经验表明,许多大学生职场落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心理素质不强,对求职过程中的困难缺乏灵活的应对之策,对求职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缺乏承受力。

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有如下三种情

形。一是“妄自菲薄”心理。持有这种心态的毕业生相对内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信,不敢去面对用人单位,不善于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因此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二是“盲目自大”心理。持有这一心理状态的毕业生往往平时比较优秀,自我感觉良好。在求职过程中好高骛远,这样的学生也不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因为容易给用人单位一种不脚踏实地的感觉。三是“随大流从众”心理,这类学生考研或就业往往“随大流”,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和明确的求职目标,因此也很难纳入用人单位的法眼。这三种心理状态,都是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而在择业过程中,又由于其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等心理特点,一旦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急躁、迷茫、恐慌和无助等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就业极为不利。

良好心态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在校学习生活的时机,养成良好心态,全面提升自己。

首先,要有对自我正确全面的认识。一是要综合评估自己的性格、个性、素质、爱好、能力,优势、劣势等,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二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身份定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除了应当摆脱“天之骄子”的心态外,也不应当妄自菲薄,而是应当客观地面对现实,以冷静和理智的思维来进行抉择。不过所谓“当局者迷”,许多大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百般是好,因此为了能够对自我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最好虚心了解一下朋友、老师、家长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以便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条件的最好到一些职业素质评估机构去参加一系列的测验和训练,这对于训练心理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要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很多大学生看到工作形势严峻,于是就产生了“得过且过”先找份工作干着再说的想法,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大谈大学生应“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观念对大学生、用人单位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对个人而言,由于这种心理,仅仅把工作看做是一个过渡,对工作不报什么热情,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寻找“更好”的工作上,因此工作自然做不好,也必然影响自己在单位的发展。而对单位而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招聘进来工作人员,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反而成了别人的跳板,自然要承受损失,从而也影响到了单位的发展。因此,找工作要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明晰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从经济和生活压力的角度综合来看,中小城市不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再者,要培养提高受挫能力。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不仅仅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会接踵而至,打击的力度也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就在相当程度上考验着原本一帆风顺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愈挫愈勇”,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够不断地看清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够成长、成熟起来。面对挫折,应当做到:一是正视挫折的存在,不逃避,不当逃兵。二是在求职应聘失败后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失败的具体原因所在,以便对症下药。三是面对挫折要保持积极进取、轻松自信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最后,要全面提高自身实力,夯实就业基础。现在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误区,认为通过家庭或个人社会关系等方式寻找工作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就业是实力的竞争,靠的只能是实力。而实力中“打好基础”是关键。这里的基础不仅指专业知识,更是包含能力的培养、体格的锻炼等。为此,一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兼顾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二要注重实践,这里的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尤其是对社会实践更要重视。大学阶段,应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可利用业余时间适量兼职。三是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方面的特长往往会对获得就业增加机会。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