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气点燃沪宁灶

2010-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8月31日,中国石化集团对外宣布,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已全面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行。这个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是国家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工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项2007年8月31日开工的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发、净化集输、管道输送以及天然气利用、市场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管道总长2170公里,其中干线全长1635公里,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干支线辐射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年产达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七分之一,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天然气基干管网,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促进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特大型、超复杂、高风险、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取得了六大成果:一是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超百亿方酸性大气田;二是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的酸性气体净化厂;三是建成了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长距离、大管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四是形成了一整套国际领先的超深高酸性气田生产建设配套技术和标准体系;五是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一批重大石油装备、管材,有力地推动我国石油装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六是形成了一条集勘探、开发、集输、净化处理、长距离管道输送、天然气利用、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完整天然气产业链。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化在四川普光及周边地区、元坝地区和川东北,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81亿立方米,累计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4032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5598亿立方米,合计三级储量为14611亿立方米,这使川气东送的资源基础更加稳固,接替气田正在形成规模。中科院刘光鼎院士对此评价,中国石化的地质工作者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这是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扩展了中国油气的勘探领域。

初步测算,川气东送工程实现年输120亿立方米净化气后,相当于每年提供约1457.16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6.6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79.82万吨,管道沿线城市清洁能源一次消费结构比例可由3.27%提高到4.23%。

川气东送工程是在普光气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9日经国家核准,同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西起四川达州,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管道干线长1635公里,干支线总长2170公里,设计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七分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