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堂”痛失“陆苏州”

2005-07-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5年7月9日,著名作家陆文夫病逝,享年77岁。

陆文夫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作,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文革”结束

后,他的中短篇小说不断问世,其中《美食家》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雅号“陆苏州”

世界这么大,他只写苏州,苏州城里,到处都有“陆文夫迷”。街边小卖店的老板娘认真地告诉记者:“陆文夫,就是那个专门写苏州的大作家,我儿子在读小学,都知道他。”

1945年,江苏泰兴少年陆文夫的作文《故乡的交通》获得满分,考上了苏州高级中学(今苏州中学),从此开始了他和姑苏城整整60年的情缘。其间,他曾因北上参加革命和1969年下放到黄海之滨的农村两度离开,又两次回到苏州。

他爱苏州精巧的园林和曲径通幽的小巷,他观察着小巷里丰富多彩的世俗民情,他是“小巷文学”的开创者和重要表现者。他最主要的作品《小巷深处》、《葛师傅》、《美食家》等写的都是姑苏巷陌街弄里的凡人小事。

不登“赤膊女人”

1989年,陆文夫办起了《苏州杂志》。他以一贯的幽默口吻提出,《苏州杂志》上绝不能登“赤膊女人”。他的坚持,使清雅脱俗的《苏州杂志》在当时报摊上一片女明星的大头像中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陆文夫在《苏州杂志》的编纂上一直坚持苏州特色。他要求选稿以苏州文化为标准,不登与苏州文化无关的文章,哪怕作者是文坛名家,为此,他也得罪了一些人。

陆文夫对稿件极其重视,每篇稿子都要终审,错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改过来,甚至在病床上,只要身体允许,他就趴在小桌子上审稿,看校样。有时他几乎把稿子重写一遍,但他说那是“编辑的本分”,应该的。

刚强和淡泊

陆文夫是个乍看上去很温和的人,但真正与他熟悉了,会发现他瘦弱的身躯里有非常刚强的一面。

在他作品精致委婉的文字后面,是一双锐利的眼睛。即便是通篇谈吃的《美食家》,实际上讲的是一个人们吃不饱和探讨为什么吃不饱的故事。

朋友们说他淡泊自守,“清高得很”。上世纪90年代后,他开始“主动淡出文坛”,回避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一个作家“快乐的死亡”。这是他1985年写的一篇随笔,文章写道:“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听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听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

看重情义

气节和情义是他最看重的东西。许多人还记得,内向的他在老友高晓声的追悼会上,读悼词时热泪纵横、泣不成声,之后的几年,他还为出版“高晓声文集”四处奔波。

朋友们都说,老陆做什么像什么。1965年,他下放到工厂,很快成了精通技术的保全工,他什么都会修,自行车、闹钟、手表……还有一手磨剪刀的绝活。他在工厂时,下班常常带一口袋钝剪刀回家,上班时带一口袋磨好的剪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用电脑,《苏州杂志》的编辑们电脑出了问题,就去找“电脑通”老陆。

自从写了《美食家》,许多人都以为,陆文夫和小说里的主人公朱自冶一样精于食道。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陆好吃,但并不奢侈。 (《文学报》7.14《新民晚报》7.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