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知识分子:不是短命是长寿

2005-10-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底,国家体委研究所李力研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关村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成为被引用最为频繁的报告。李力研报告收集了中科院下属7个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共8个单位,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5年时间内共134名死亡人口资料。经统计后得出结论:“中

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低于北京1990年人均期望寿命73岁,比10年前调查的58.52岁也低了5.18岁”。

李力研的报告和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混淆了“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两个最基本的人口学概念。“平均死亡年龄”是指死者年龄的平均值。但是,人口学界的共识是:“平均死亡年龄”的计算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某一时期的死亡水平。而“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消除了年龄结构影响、反映人口真实死亡水平、并能够在各个人口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的指标。因此,国际社会通常以“平均预期寿命”指标来反映一个人口真实的死亡水平。李力研报告把中关村8个单位的134名死亡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53岁)误解为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并将其与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行比较,是不了解人口学基本知识的表现。所得出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的结论也自然就失去了立论的根据。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中关村地区科学家们平均死亡年龄,我们也进行了一个同样性质的、范围更大的调查。我们搜集了中科院下属的18个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2000年1月和2004年12月之间死亡的436名知识分子(副高级以上职称)数据,结果显示,这436名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0.27岁,这与李力研报告的结论差距很大。我们怀疑,李力研报告中漏掉了大量退休知识分子,他们计算的53岁可能主要代表了在职死亡的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

为了准确测度知识分子的真实死亡水平,我们又利用1990年和2000年进行的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结果显示,男性为77.8岁,女性为81.7岁,分别高出本科以下男性和女性7.9岁和8.1岁。我们认为,在总体上,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大对于健康状况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抵消和超过其它因素的正面影响,不能从个别知识分子的英年早逝推断出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寿命短于普通人的结论。(《人口研究》2005年第5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