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史全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是为了珍爱和平,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仍要厘清与这场战争有关的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说把抗日战争确定为14年是还原历史原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京日报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两部著作就上述问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明确答案。《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主要选编自《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所刊发的有关抗战主题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抗战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重要史实、重要问题,其作者多是国内党史、军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依托《北京日报》“纪事”版长期积淀的优质资源,依据抗战精神的内在逻辑,将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一一拾起,串联成一部震撼人心的雄壮史诗。
《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北京日报社理论部编;《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编,均为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持续14年之久,最终我们胜了,为什么?在众多因素中,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孙中山曾讲,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光是数量并不能提供力量。如果没有民众的觉醒,没有凝聚力的话,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面对日本侵略者,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凤凰涅槃般地觉醒、再生。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软弱犹豫的国民政府,而是觉醒了的中华民族。正是这种全新的民族精神状态,使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最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精选了金一南、马勇、金以林等专家的文章,阐述了与民族觉醒相关的系列观点。《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中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通过这两部著作,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说这一伟大的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升华,从根本上决定了抗战的进程和结局。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的软弱涣散。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倡导建立、积极推动、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汇聚起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日战争坐大”等错误观点依然有市场。对此,《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一方面收入张海鹏、王玉强、徐焰等学者的文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辨析。如石仲泉的文章通过客观分析,指出所谓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日坐大”是个伪命题;卢毅的文章通过来自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的材料,充分彰显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张德明的文章通过西方人士的相关观察与评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国民党舆论攻击中国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谬论;孙果达的文章则通过侵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起的战略作用的大量记载,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此外,针对网络上“抗战时期国民党100多位高级将领牺牲,共产党仅仅牺牲了左权1位高级将领”的观点,石仲泉的《为什么不能简单地以牺牲将领数量评判抗战贡献?》、朱成山的《为什么会出现对中国共产党牺牲将领群体的认识缺失?》等文章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释。
这两本著作所选编的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充分论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全民族抗战中,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从国内同胞到海外侨胞,全体中华儿女以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大量军力。中国战场对日本侵略军持久的有力抗击和巨大消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回答了诸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提出了哪些救国良方”“为什么说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石”“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等一系列问题,阐释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则用纪实的语言描述了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历史,从九一八事变“烽火燃北疆”开篇,生动记述了东北抗联十四年游击战、全民族抗战拉开帷幕、“八百壮士”死守实录等重要抗战节点和重大事件;记述了科学家在敌后、宜昌大撤退中的英雄谱等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记述了辛德贝格百日人道救援、苏联援华空军的血色航迹、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事等跨越国界的抵抗力量。
针对有西方媒体刻意淡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情形,《铭记:不容歪曲的抗战史识》特别收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等文章,一方面肯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对中国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用大量数据论证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不是哪一个党派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胜利。这两部著作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这两部著作,将有助于我们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让它在新时代指引着我们书写民族荣光;有助于民族记忆的正本清源,守护抗战记忆的叙事长城,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更是对和平的永恒期许。
从战争之痛到和平之贵,铭记历史是对和平的双重注解。只有铭记“从哪里来”的历史,我们才能把握好“到哪里去”的道路。看清来时的道路,生在和平中的人方知幸福从何而来、和平何其珍贵,并世代守护前辈用鲜血灌注的和平旗帜;看清来时的苦难,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清醒,在“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自觉中赓续发展使命,保持锐意进取的奋斗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永做人类和平事业的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