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阐发民俗节日蕴涵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2008-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屈原故里端午风
谭家斌(湖北秭归县文物局)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的端午风俗可谓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而且别具一格。特别是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端午祭吊屈原风俗更盛。

祭诗魂。每逢五月初五,秭归人们聚于县城的屈原祠或乐平里的屈原庙,开展祭祀屈原的活动。在祭祀仪式中,咏屈原诗作,唱《招魂曲》,祭龙舟头,向屈原塑像烧香叩拜,诵《公祭祝文》,或默哀、或叩首、或鞠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秭归已连续举办五届“端午文化节”,将祭吊屈原的活动作为端午文化节的主要内容。

办诗会。清代《归州志》载,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诗风特盛,明清时代有好诗者结社‘骚坛’。每逢端午节前后,好诗者邀约相聚,饮酒赋诗,述志抒怀,蔚为风气”。乐平里以农民诗人为主体的“泥巴杆子”诗社――“骚坛诗社”,直至今日仍异常活跃,连年举办端午诗会,或颂扬屈原,或悼念屈原。

回娘家。晋代《宜都山川记》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秭归人沿袭“贤姊”的美德,每届端午,出嫁的姑娘便携带着粽子等礼物回娘家省亲,看望娘家父母、兄弟姊妹及侄儿男女。有的专门到归州屈原祠或乐平里屈原庙游览并祭拜屈原,有的也到娘家祖坟地插青挂幡,祭祀先灵。

包粽子。秭归做粽讲究,在米粽中置一粒红枣,因此流传有《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既是对屈原人格情操的赞颂,又是对屈原遭遇的真实写照。

赛龙舟。秭归的龙舟竞渡独具特色,龙舟式样色彩缤纷,竞赛水域惊险刺激,祭祀程序庄重肃然,竞赛场面震天动地。特别是吊唁屈原的“招魂”仪式,悲壮婉转,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悬白艾。每年的五月初五凌晨,乐平里人家家户户采割“露水艾”,在门头、窗棂上悬挂一束束用红纸条扎成的白艾。如果熏制艾绒,不仅醒脑提神,而且驱虫治病。屈原《离骚》有“今直为此萧艾”的诗句,视艾为恶草,影射楚王朝廷奸党邪人。据传说,乐平里的人们为表达对屈原的热爱和对昏君奸臣的痛恨,故悬艾草于门楣,意将奸臣邪人悬于门上示众。

挂菖蒲。端午节于门户上悬挂菖蒲剑,以示纪念屈原。菖蒲叶长达一尺至数尺,外形如剑,因此秭归人称其“菖蒲剑”。民间流传有“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于避邪”之说。据秭归民间传说,秦兵欲挖掘秭归屈原祠的屈原衣冠冢时,神仙托梦告知百姓,家家户户于门旁悬挂菖蒲剑,并在屈原衣冠冢上遍插菖蒲剑,秦兵见遍地皆剑,也知晓百姓对屈原有深厚的感情,不敢贸然动手,果然以此法吓走了胆怯的秦兵。

系彩丝。屈原故里端午系彩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粽时缠丝。做粽缠丝是为了屈原投江后的尸首免遭蛟龙劫食。秭归端午龙舟竞渡时,必向江中抛撒缠丝的米粽;二是手臂系丝。秭归女性及儿童用五彩丝织品系于臂,既起着妆饰和避邪的作用,又意在怀念屈原。

送画符。每遇五月初五头端阳,乐平里屈原庙的守庙人开始到周围农户家中送“端阳符”、讨善款、求喜钱。画符中的图画均是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等内容,有时配有“祛邪扫瘟”的红色字画,贴于各户神龛之下,三个端阳后将其焚烧。

佩香袋。屈原在其作品中有特殊的“香草”情结,如《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秭归人为承袭屈子文风及其精神,将香袋中装上桂皮、花椒、丁香、茴香、山奈,或装上白芷、雄黄、花椒、细辛、苍术,称为“五香”。这些香草植物均是屈原在其作品中所颂扬的。

中国龙舟文化探源
张中一(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

先秦时代本无“农”字。在古汉语中,“龙”字原作“?”,实为“垅田”之意,是中国早期农业形态的表述或泛称。早在七八千年前,汨罗江地域龙(农)的传人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至二十五日,把祭农田大水的食物装载在浮在水面的物上(浮船)让神享用,保佑丰收。这个祭“农田”的节日,被后人称之为端午节。汨罗江农民在农田里平田时,把高处的泥巴挖在一个木制的板状拖船上拖到低谷;把秧、湖草、杂肥拖至田中,把禾拖回家中,这种拖船便是中国最原始的“龙船”(农船)。

中国龙舟文化产生于神龙出现之后。西汉《穆天子传》是出现中国龙舟的最早文献,时间在汉代君王自称天子的年代。西汉时代又出现了龙舟竞娱的活动。中国龙舟文化的发展基础由屈原精英文化奠定。且不论屈原的死因为何,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抗秦楷模,屈原受世人爱戴,由于他是端午节时间去世的,汨罗江地域端午节祭“农田”的祭典又多了一个纪念屈原的内容。

总的来说,各种史料和古代诗作说明了四个问题:一、龙舟竞渡本是汨罗江民众端午节祭“农田”(龙)祭典活动的延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二、汨罗江端午节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活动经过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已经形成全民祭祀屈原的习俗。三、端午节龙舟竞赛活动由民众自发组办演变成民办官助、官办民助的形式,活动声势愈来愈大,场面覆盖愈来愈广,形成了中国龙舟文化。四、端午节龙舟竞渡加入了纪念屈原的内容,使龙舟竞渡充满团结协作,奋力拚搏的精神,形成中国人民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20世纪80年代起,汨罗江龙舟竞渡规模逐步升级:1980年,赛事由湖南省外?办、岳阳行署和汨罗县政府联合组办;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竞赛活动定为正式体育项目;1991年,首届国际龙舟节把“龙舟竞赛”推向世界;2002年,全国214个县市开展龙舟竞赛活动;2004年第五届世界龙舟锦标赛,17个国家和地区68支龙舟队参赛;2005年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台湾诗人余光中带领三十万民众朗诵他的诗作《汨罗江神》;2006年端午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传奇中国节》系列直播节目,并在台湾台北、贵州镇远等处设分直播点;2007年举办中国汨罗江龙舟节、第四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以及全国少数民族龙舟邀请赛。2008年端午节是全国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传统民俗节日。汨罗承办的2008中国汨罗江端午节,以“喜迎奥运、欢乐端午”为主题,分忠贞端午、激情端午和欢乐端午三个篇章。

汨罗江原始稻作文化是端午节产生的母体,端午节孕育着中国龙舟文化的产生。中国稻作文化端午节哺育着中国龙舟文化的发展。秦、汉以后,中国龙舟文化在屈原爱国主义精英文化的渗透下,茁壮成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