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七成淡水珍珠为何聚此小镇

2008-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董齐 孙陈超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就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催生了山下湖真正的改变。不过,这种改变一开始看来是太过简单了。詹仲华在本地集资了4000元,在自家门口建起山下湖第一代珍珠交易市场“广山珍珠交易市场”,毛竹、油毛毡搭建成简陋的市场,烂泥地面,摆上桌子就成了摊位――总共才50个摊位。

就这么个简陋的市场,当时政策并不允许。从1

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3次发出《关于珍珠实行统一经营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珍珠应归口于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独家经营,禁止跨地区流通,各地必须取缔珍珠交易场所。

3道禁令使第一代珍珠市场于1987年2月黯然落幕,这个市场共存活了20个月。

刚开始热起来的珍珠养殖冷下来了,山下湖的珠农们陷入困境。当地乡党委、政府不忍,遂向上级部门游说,最终取得了一个折衷方案:由乡政府牵头,1987年3月15日,易址建成“西江农贸市场”,摊位也从50个减少到20个,同时,这个农贸市场上午卖粮食和蔬菜,下午卖珍珠。

但就是这么个两用市场很快就火起来了,入冬时,摊位增至130个,日客流1000人。

市场的建设者叫何桥江。当年10月,他又组织开办了河蚌交易市场,促进育珠蚌的集散。没想到,河蚌市场的形成直接引发了山下湖珍珠养殖水平的飞跃。何桥江建议政府部门把珍珠列为农副产品,而不是“金银珠宝”类商品。并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竟引起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随之对珍珠交易的政策做了调整。1989年,浙江省政府发文,在浙江省范围内允许经销珍珠,并将珍珠归入农副产品。1992年,备受争议的珍珠统购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终止,珍珠可以放开经营了。

捆在中国珍珠业身上的绳子松开了。

此后,在山下湖珍珠市场又经历了3次变迁升级,主办方由西江乡政府逐渐升级为诸暨市政府,市场的形态也从水泥地,石板摊转向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到第五代珍珠市场时,山下湖的这个市场已是大理石地面、全空调、精装修,而关键在于这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全都由市场的交易量扩大而自然形成。由于有越来越强大的生产和加工能力作后盾,整个山下湖的珍珠对在外的客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市场交易量不断上升,市场容纳不下,便不断地改旧扩新,增大市场容量,30年中竟换了五代市场。

从第一代珠农何木根到如今如日中天的第四代珠商,期间经历了种种波折,山下湖人用聪明和才智铺就了一条通往珍珠王国的路。

图为山下湖镇的华东国际珠宝城。(资料照片)

用品牌引领未来之路

今年4月18日上午,诸暨市山下湖镇鼓乐喧天,彩旗飘扬,由香港民生集团和当地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第六代珍珠市场华东珠宝城一期市场正式开业,一座投资30亿元新建的全球珠宝业交易平台在这里正式诞生。它代表了山下湖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奠基之后,这个名字连续出现在一些重量级的珠宝盛会上。2006年6月5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珠宝展,在这个世界最大的珠宝展览会上,华东国际珠宝城完美演出;9月19日,香港湾仔君悦大酒店,借香港夏季珠宝钟宝展览会之机,华东国际珠宝城举行千人盛会,香港媒体惊呼:“此举乃香港珠宝业界数十年来所未见”。与此同时,华东国际珠宝城还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路演。每到一处,他们不仅着力推介珠宝城,同时也致力于山下湖这个中国珍珠福地的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