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蓝色烟台”逐浪前行

2010-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烟台日报记者 杨松涛 郑勇军 我有话说

天空蔚蓝,大海湛蓝。

山东烟台开发区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这家由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独资建设的船企,自两年前投产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公司副总经理李丙华告诉记者:他们去年的年产值达3.5亿美元,今年可达4亿美元。

大宇造船逆势飘红,是烟台蓝色经济

踏浪前行的生动写照。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沿海城市烟台市,协调配合,统筹联动,迅速形成加快建设的强大合力。去年,烟台实现海洋经济产值1100亿元,增长16.6%。

因海而生、依海而存的烟台,正迈出因海而兴的铿锵步伐。

撸起袖子喊起号子――渤海湾畔百舸竞发

在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合龙场施工现场,900吨起重吊将涂装后的船分段一一进行“缝合”。李丙华说,大宇造船调整了产品结构,先后安装了两台重量级的“龙门吊”,年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重新接回了此前因产能不足而丢失的订单。

一个船企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产业的逆势崛起。当前,来福士海洋工程、中柏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等16个船舶制造企业云集烟台海岸。其中大宇造船的发展,引来了14家关联配套企业相继落户。中柏京鲁船业造修船设施、龙口三联海洋工程制造等26个技术改造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最大的2万吨固定式桥吊。

船舶制造业,正成为烟台临港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烟台的海洋平台订单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5%,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至2015年,烟台市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菊芋,俗称鬼子姜;鱼皮,普通的海产品下脚料。两者相加,魔术般变身为高科技产品――“陆海一号”。

“海洋产业要走科技创新的路子,才能在蓝色经济中拓展出更大空间。”在东方海洋公司大厅里,副总经理赵玉山感慨地说。

在去年的8月12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东方海洋联手发布:由菊芋提取的菊粉与深海鱼皮加工而成的“陆海一号”研制成功,成为富硒胶原蛋白的高附加值新产品。此前,由其自主研发的“901”、“东方2号”、“东方3号”海带新品种,一举拿下全国通过审定的4个海带新品种的3席,并向全国推广。

东方海洋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正是“蓝色烟台”的追求。

借大势谋大事――重大机遇下的“蓝色革命”

一个个现场、一组组镜头,组成的是一幅蓝色经济扬帆启航的壮观场面。

在蜿蜒的金海岸上,从烟台山下到莱州湾畔,从烟台港口到海阳金沙滩,一股蓝色浪潮正在涌动:龙口,明确提出把港口作为发展蓝色经济的“火车头”、临港产业的“孵化器”,着力构建港口与城市一体、互促共赢的发展格局;海阳市围绕核电项目,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6年后有望催生一个产值达到200亿元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任何一个好战略,都是干出来的。在2009年6月召开的全市科学发展观摩会议上,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就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三大战略正在加紧实施,烟台一定要抓住机遇,借势借力加快发展。今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提出了“致力三大作为”,其中首要的就是“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

2009年以来,烟台继市蓝色经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蓝色经济推进协调小组、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相继成立后,还聘请包括中国工程院吴有生院士在内的31位专家学者,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山东省首个蓝色经济研究会和首个蓝色经济网站。

“一、加快重点产业培育,构建有较强竞争力的蓝色产业体系。1、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苗种业,推进高新区国际生物科技园建设……”在烟台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李杰案头上,这份《2010年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要点》中明确规划了“蓝色产业体系”的8大重点产业和科学开发海湾海岛的7大重点区域,“烟台的总体思路就是: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

锁定目标,烟台借势借力,壮大蓝色产业。目前,全市传统渔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核电、造船、石化等临港、涉海产业风生水起。其中,烟台市已开发利用滩涂面积达30多万亩,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鱼基地。

长岛风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