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从城乡共融视角看乡村转型与发展

  【第456期】黄政:从城乡共融视角看乡村转型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城与乡并非单独存在,总是相互依存,只是在户籍制度作用下,农村和城市超越地理文化属性,开始被赋予身份特征。但在城乡人口大流动和户籍制度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地理区隔逐步被打破,农村和城市关系重新由割裂走向共融。

  在现实方面,费孝通先生深情描述的“生于斯、长于斯”的安土重迁社会、“老幼相闻、守望相助”的熟悉社会、“无为而治、教化使然”的无讼社会都在现代化浪潮中悄然变化,“乡土性”在转型中被渐渐磨灭,农村中传统和现代的因素交织融合。现实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能单从乡村一维来理解乡村,更应该考虑到城乡交融互动的实然状态以及这种互动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从国家战略来说,城乡共融并非意味着农村向城市的单维度趋同,而是双方要素间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是农村和城市互补的新阶段。加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对研究者本身而言,即使出身农村的研究者也同时遭受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洗礼,双重文化共融于研究者的思想和人生体验中,在开展研究时,双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形塑研究者的认知和判断。因此,采取城乡共融视角看待乡村转型和发展契合历史和现实环境,符合研究者的实然状态。

  原文链接:从城乡共融视角看乡村转型与发展

  

  吉富星: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府投资补短板和引导带动作用。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难事、急事,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除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投入外,还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投入。

  二是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动能,着力扩大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有效投资。方面,继续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另一方面,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市场的对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产业支持力度,增强其投资能力。

  三是加强规划引领、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发挥重大投资项目牵引作用。加强项目谋划论证,与“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围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粮食能源安全、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在线审批、并联审批,依法加快项目审批程序。

  原文链接: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

  

  叶振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一是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需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强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务,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在推动工业用地集约增效、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切实发力。

  二是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并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韧性。

  三是积极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围绕新兴技术领域成立一批技术领先、产学研协作的国家实验室,优化提升各类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功能,鼓励因地制宜组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着力破解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

  原文链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徐琤: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首先需要明确金融发展的定位问题,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和定位。金融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必须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价值理念,确保资本要素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实体产业与人力资本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有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甚至出现垄断的前提。

  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快完善反垄断立法。要根据技术变革趋势、互联网发展趋势、平台经济发展趋势、科技进步趋势以及资本流动趋势等,及时有效修改和完善反垄断法,为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和自由流动提供前瞻性、引领性的规则规范。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各种市场和非市场壁垒,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更好发挥政策作用的体制机制环境,为推动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奠定重要的体制机制条件。

  原文链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唐珏岚、陈芳怡:警惕正在显现的全球复合型通胀风险

  本轮全球通胀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需求拉动、供给短缺、成本推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复合型通胀。鉴于全球高通胀对中国的影响,目前主要表现为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加大,当前中国应对全球高通胀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初级产品的保供稳价,即确保供应链的不中断以及价格稳定。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功能,降低全球物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二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大型经济体,当前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大宗商品现代国际流通体系,畅通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环节,形成全产业链闭环。三是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发挥期货、期权等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稳定企业初级产品采购成本。

  原文链接:警惕正在显现的全球复合型通胀风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