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0-03-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

艾思奇同志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

更是人们仰慕的一位大师和名家。今天我们纪念他,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宝贵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艾思奇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自觉实践者。回顾艾思奇同志一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作出过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早在1938年4月,他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和通俗化相结合的主张。他早年撰写的《大众哲学》,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到延安后,他更加自觉地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通俗化,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和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注重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注重联系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注重用毛泽东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通俗化的精品和典范。可以说,艾思奇同志始终满腔热情地为大众写哲学、为大众讲哲学、帮助大众掌握哲学和运用哲学,为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像艾思奇同志那样担当起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理解和赞赏。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党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今天,我们以艾思奇同志为榜样,最重要的就是像他那样,自觉地承担起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有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这一理论体系发挥巨大的威力。

像艾思奇同志那样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纪念艾思奇同志,应该认真学习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尤其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艾思奇同志在学风上堪称楷模、可为世范。他反对治学上的教条主义,也反对经验主义,主张研究问题、写文章一定要有求实精神,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正是他所具有的这样一种科学严谨的学风,使他的研究成果令人心悦诚服,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并为广大干部群众乐于接受。今天,我们纪念艾思奇同志,就要学习艾思奇同志,自觉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为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艾思奇推进大众化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把自己的学术生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深奥的哲学原理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出来,把理论活用到大众的生活中去,用马克思主义来“指示”生活、阐释现实问题,为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进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思奇同志非常重视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作用。 1948 年7 月17 日,作为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的人民日报创刊仅30多天,艾思奇同志就在报上发表了《反对经验主义》一文。到他逝世前10个月,艾思奇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先后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通俗明快、深入浅出,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也成为人民日报社永远珍存和学习的重要史料。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党报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总结和发扬艾思奇同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三贴近”,充分发挥党报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作出不懈努力。

牢牢把握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我们学习艾思奇,就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深入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的切身利益反映到思想理论层面,就会形成现实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能回答这些问题,才是管用、解渴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心连心”、“面对面”,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群众的巨大作用。

不断丰富理论宣传的内容形式。发挥大众传媒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提供读者愿看、爱看、看了管用的思想理论“产品”。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读者意识,继续在创新表达、清新文风、丰富体裁、精简篇幅、美化版面等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深厚读者基础、广泛社会影响的思想理论宣传品牌;适应信息渠道多样化、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探索推进报网互动、报刊互动等新的宣传方式,打好“组合拳”,扩大覆盖面,使党的创新理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人是追求思想的,也是喜欢生动的。我们要虚心学习群众语言和群众经验,准确把握群众的理论需求、接受心理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话语讲明白讲清楚。多一些平等的交流讨论,多一些具体的分析讲解,多一些生动的深入浅出,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大众、融入心灵。

切实加强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党报造就一支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高素质队伍。我们要大力倡导艾思奇同志朴实无华、以理服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积极引导新闻队伍深入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和辩证思维,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理论宣传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和掌握提高理论宣传实效性、可读性的途径和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