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0-03-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理论宣传中的作用

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和教育,致力于探索推动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党的理论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像艾思奇同志那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鲜活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手法,准确反映人民群众意愿,表达人民群众心声,解答人民群众疑惑,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寓舆论引导于沟通交流,寓理论普及于解疑释惑,寓凝魂聚魄于弘扬精神,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接受,并自觉用于指导实践,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意识趋于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近些年来,新华网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网上宣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理论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好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承载作用,加强网站建设,巩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网上传播的主阵地,打造新媒体强势品牌。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上内容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理论宣传普及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使其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强阵地,在网上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

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形式吸引网民参与。关注网民需求的新变化,应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可以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及时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设置为论坛互动话题,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以正确引导,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增强理论传播的实用性。

发挥访谈、直播和视频的作用,增强理论宣传吸引力。充分发挥网络访谈、直播和视频内容的独特作用,使网上理论宣传更加生动鲜活。

开办移动新媒体课堂,建设掌上学习平台。在网络新媒体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方式、新方法,推出各种形式的手机课堂,运用手机上课、手机竞答、手机征文等新载体和新形式,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到广大手机用户中。

运用博客、微博等新技术,开展拍客、播客等新业务。发挥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时代先锋人物、社会知名人士的感召力,通过发动名人开博、撰写微博等形式,请典型人物讲述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教育启发网民,传播科学真理、倡导和谐理念、增进思想共识。

大力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采编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网络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切实加强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培养一批有影响的专业网络评论员,不断壮大网上评论力量,为网络理论宣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加强理论武装推动科学发展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

艾思奇同志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辉榜样和学习楷模,是云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他以学习研究、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特别是他的《大众哲学》一书,用浅显语言阐述深奥道理、用生动事例解释抽象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之先河。云南省认真学习、继承艾思奇同志的宝贵精神,深入开展理论创新和宣传普及活动,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七彩云南科学发展的巨大力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强化学习,武装头脑。把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重要课题。一方面,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竞赛活动,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热潮;另一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特色,努力办好各级各类党校或行政学院,大规模轮训干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文化习俗的差别,区分层次、因人施教。每年组织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5000多场次,直接听众100多万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村、进边寨、进社区、进企业。比如,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编成山歌、快板、小品等进行宣传;利用“三下乡”平台,把理论宣传与基层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制作少数民族语言理论音像读物,组织民族语小分队进村入户宣传;在社区和新经济组织,通过墙报、文艺演出、论坛等形式,对广大居民和职工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一是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作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公开征集选题,运用科学发展观“依理说事,就事明理,解决问题”;地方把中心组学习放到生产一线,边开展学习边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坚持每年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三是举办“云岭大讲堂”,面对面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及时引导社会热点难点。“云岭大讲堂”已成为云南省公益性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示范品牌。四是举办“科学发展论坛”,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说服力和渗透力。

完善机制,建好队伍。积极推动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建立理论宣传普及责任制,形成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细化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理论宣传普及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理论宣传普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普及队伍培养机制,形成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理论宣传工作者为主体的理论宣传普及人才队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