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新中国历史知多少?

2010-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专题调研组 我有话说

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相关课程教育教学现状总体持正面评价,但他们更希望在新中国历史的学习中能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专用的教材和高素质的教师

据了解,当前高校新中国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大学生总体持正面评价,但他们对相

关教材、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还有进一步的期望。

1.高校新中国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中

据调查,当前高校除了历史系和部分政治系、党史系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其他院系很少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高校新中国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中,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占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占2学分,这两门的总学分数为8学分,占到公共必修课总学分(14学分)的57.1%。关于这两门课程的课时量,大学生的看法如下:主张“保持不变”的比例最高。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上述课程在不少高校都是大学生缺课率较高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此给出的解释是:(1)与自己的专业差距较大;(2)对自己未来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

2.约六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新中国历史相关公共课教材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调查显示,四成的大学生对上述两门课程的教材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态度,还有约六成的大学生对相关教材评价不高。这说明高校新中国历史的相关教材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我们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获得的信息,也证明了以上的判断。平时主动翻阅这些教材的学生不多,许多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特别是考研)和上课需要。所以,虽然问卷调查里有四成左右的学生认同教材“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表述正确”,但对这一数据不宜太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高校现在通用的相关公共课教材,很难完整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学习新中国历史应该有专门的公共课教材。

3.一半以上大学生认为相关教师在教学素质和教学方法上还应继续提高改进

教师在新中国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国史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们对新中国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如下:48.7%的大学生认为相关教师的教学素质“好”,44.5%的人认为“一般”,选择“差”或“没有感觉”的分别为3.2%和3.6%。根据我们随机抽样访谈获得的信息,更高比例的学生倾向选择“一般”,这反映出能够让学生真正满意的教师还占不到一半。对相关课程教师教学素质最应该继续加强方面的看法:55.2%的大学生选择了“改进教学方式”;30.7%的人选择了“充实教学内容”;14.1%的人倾向于“完善知识结构”。对于目前新中国历史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有31.5%大学生持肯定态度,表示“认同”,42.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还有约25.7%的人明确表示“要改进”。可见,新中国历史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