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发展

  毛奉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承担了主要保障责任,覆盖近10亿人,但支出压力日益加大,替代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已降至45%,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的警戒线水平。第二支柱规模很小,仅覆盖约5600万人。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明显不足。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供需失衡。广义而言,凡可用于居民养老支出的财务资源,例如居民存款、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都属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范畴。目前,我国可用于养老金融的资金规模高达160万亿,可转换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十分庞大。与现实需求相比,真正具备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等养老特征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一是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思路,加快推进顶层制度设计。二是积极稳妥开展试点。清理名不符实养老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三是健全符合养老金特点的监管政策。一方面合理确定养老金投资范围,另一方面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四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于财政直接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所需投入更少,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更明显。五是建立个人统一养老金账户。依托个人账户,打通养老保险二、三支柱,实现二、三支柱之间的接续。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等资金,实现养老财务资源利用最大化。六是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普及,引导老百姓不断增强养老意识,培育金融投资养老观念,营造有利于养老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原文链接: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发展?

  

  严飞:面对集体焦虑,个人该怎么办

  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热词,比如“双非硕士”“小镇做题家”“985相亲群”“海淀家长”等。这些新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无论是就业焦虑、婚恋焦虑还是育儿焦虑,其背后都与学历焦虑挂钩,并且这种学历焦虑不只是一种个体困扰,而是正在成为社会整体层面上的一种集体困扰。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有一个结构性的动因:因为我们身处于一个整体向上流动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社会中的机会不断涌现,许多人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向上流动的状态。个人身处这样的社会中,就像身处于一个在海洋里快速向前游动的沙丁鱼群,稍稍慢一点,就会感受到压力。因此,教育作为人人必经的主要通道,在社会的整体氛围之下,就成了学历焦虑的主产地,甚至承载着就业、婚姻和下一代养育的功能重任。

  那么,是不是个体就只能屈从于这种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呢?不完全是。个体性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不是一纸文凭就定性了一个人的前半生,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后半生。能进入“985婚恋群”固然好,但是也要找到对的人才会得到幸福,否则同样要经受“挑来拣去”和“被挑来拣去”的折磨。有能力让孩子上昂贵补习班、参加国际比赛和海外游学当然是好的,但教育的最大前提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提供补课和留学的机会。

  原文链接:学历焦虑何以成为一种集体困扰

  

  北梦原:金融与房地产之间需要一道安全阀

  在2020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设定上限,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金融与房地产之间加上了一道安全阀。根据《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分为五档,分别为中资大型银行、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其中,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有专家表示,与以往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工具相比,此次出台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促进银行形成自我约束内在机制,引导其根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宏观调控需要,调整中长期经营策略和信贷结构。

  原文链接:金融与房地产之间需要一道安全阀

  

  王一鸣: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力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从供给端发力,也要从需求端着手。注重需求侧管理,要把短期政策调节和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有效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打通堵点,畅通循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原文链接: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力

  

  杜庆昊、张占斌: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合起来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给和需求是构成市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需求侧的消费需求牵引,供给也无法实现。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把“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们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国内市场需求被压抑。在全球经济迟迟无法复苏、外部市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市场,成为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的战略基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原文链接: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合起来

  

  娄相峰:基层干部要培养“一盘棋”的整体思维

  基层干部要能纵观全局,培养“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做到纵观全局,要对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短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对地区的发展目标、各个因素在实现这一总目标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对各项工作任务要做到科学统筹谋划、合理安排。在部署工作任务前要先汇总,对内容相近的工作任务要进行“同类合并”。要炼就“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本领,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时,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内容性质,分解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分清楚轻重缓急,分别派发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形成“一盘棋”,各负其责,各显其能。

  原文链接:基层干部如何提高统筹能力

  

  靳凤林:霸道政治的历史终结与王道政治的扬帆启航

  近代西方的霸道政治是以帝国逻辑为支撑点逐步延展开来的,而帝国逻辑主要表现为资本全球扩张、阶层冲突外溢和民族沙文主义三大基本类型。21世纪以来,伴随主权国家间利益图谱的复杂化,上述帝国逻辑正在面临快速崩解的危险。其中,全球产业链的快速生成和科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资本扩张的性质发生重大转型;世界各国社会阶层冲突外溢路径的变迁,使得国际社会的阶级矛盾性质发生根本转变;新型大国国际格局的缓慢生成,使得传统民族沙文主义遭遇重大挑战。这些因素极大地促成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态势,它要求主权国家必须摆脱霸道政治的羁绊,通过树立多极共治的政治伦理观、互利共赢的经济伦理观、多元共存的文化伦理观、风险共担的责任伦理观,逐步迈向王道政治的坦途。

  原文链接:霸道政治的历史终结与王道政治的扬帆启航

  

  张来明:“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建议稿起草充分吸收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和群众期待、专家意见、基层经验,体现了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重要特点,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议》,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展现出强大的思想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原文链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任吉东:以“活化”思维处理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能有效激发街区生命力,无论是日本豆田町特色木屐产业,还是成都宽窄巷子地方小吃、上海田子坊艺术展卖,都是在保留历史外观、再现文化场景的前提下,对已经失去活力的文化遗产赋予新的生命形式,通过时空延续、功能置换、空间重组、符号提炼等手法,将创意办公、民俗展示、文化展览、摄影艺术等功能嫁接,既保护了历史建筑本身,也赋予了建筑新生命新角色,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平衡。

  原文链接: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城市文脉的原生性基因

  

  整体与局部:统筹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要求加强规划战略研究的整体性与组织实施的灵活性,综合把握城市和历史街区的系统性,形成整体统筹而局部灵活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体系。天津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不仅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宏观规划,还制定了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甚至每幢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构想,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统筹“整体与局部”的发展经验。“整体性”一方面强调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都应以天津城市建设统一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坚持每个历史文化街区都应是天津城市发展活态补充的发展理念,促进天津城市传统风貌的整体性和社会生活演进的延续性。“局部性”则是在注重“整体性”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历史文化街区中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客观差异,保证规划的灵活性。即在天津城市统一发展的前提下,保留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传承其历史文化意义,维持其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原文链接:保存历史文化街区的“集体记忆”当规划先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