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人口老龄化治理应对的关键

  穆光宗:人口老龄化治理应对的关键

  老年或者老龄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年龄-功能-心态-价值),是立体多面的社会存在。年龄老化只是个体老化的表象,老年人的功能老化、心态老化和社会老化才是人口老龄化治理应对的关键和核心,因为后者才决定了老年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是资源还是负担。除了年龄老化不可逆外,其他三种老化都是可控可逆的,这使我们看到了挖掘和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可行空间和潜力所在。年龄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三种非年龄老化同时发生,或是严重者如失能失智的功能老化,或是思想僵化、心灵闭塞、情绪灰色及生无可恋的心态老化,或是与社会隔阂隔绝、不关心不参与社会发展的社会老化。

  原文链接:穆光宗:做年轻长者,过阳光暮年

  

  温儒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田发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传统价值观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体现了当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此同时,我们要思考哪些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价值有矛盾,要用批判性思维去辨别和筛选。这是一件要特别慎重对待的事情。比如,“孝”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之一。若要继承“孝”的价值原则,把这个观念引入语文教育,就需要有所批判和分辨。我们应当继承的是人伦之“孝”,是作为“行人之始”的“敬”和“养”。对于有些古文表达的“孝”的思想,要合理地分析与继承。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老师们对古诗文教学投入的精力和课时也增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现代文。我们要警惕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不能因为教古诗文有“讲头”,就只舍得在古诗文上多花力气。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现代文化为立足点,既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放眼吸收优秀外来文化。

  原文链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田发芽

  

  王凯:推动线上教育资源建设更上一层楼

  日前,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蕴含的三重意义非常关键。第一重意义为“应急性替代”,即通过完善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第二重意义为实现“丰富性拓展”。丰富可选的资源是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的前提,要实现线上资源的丰富度与拓展性。第三重意义在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推动线上教育资源建设更上一层楼

  

  董希淼:金融改革,没有“刹车”先别“上路”

  应该看到,我国金融监管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以分业监管、机构监管为主的模式,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对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风险防范不足。下一步,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监管体制,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实施功能监管,减少监管空白和多头监管,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另一方面,还要从法律法规、法人治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尽快完成《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为加强监管提供法律支持,提升监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作为微观市场实体,金融机构应更加重视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两手抓、两手硬。在鼓励金融机构良性创新的同时,要确保监管一致性,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在金融改革和创新上开好正门、堵牢偏门。

  原文链接:董希淼:金融改革,没有“刹车”先别“上路”

  

  葛察忠、罗彬、向蔓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内涵。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深入把握现代化建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动态平衡,关键要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切入点,建立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破解经济外部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原文链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张为付、原小能:我国智库发展需补齐六个短板

  改革开放后,我国智库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智库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智库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机构高度依附,缺少组织认同。目前我国大量智库都是原有的研究机构转型或者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智库的运营缺乏独立性,也缺乏明确的智库发展定位和相关支持政策。岗位设置空泛,缺少职业认同。人员流动频繁,缺少身份认同。成果认定不清,缺少成就认同。职级晋升受限,缺少职位认同。经费支撑不足,缺少社会认同。

  原文链接:高质量打造国家亟需的现代新型智库

  

  孙学玉:怎样处理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安全的关系

  一是优化引才结构,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在基础前沿领域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能产生重大突破的世界顶尖人才,重视外国专家的引进使用。同时,要严把人选质量关,实施退出管理办法。二是制定完善海外引才政策。涉及配偶安置、子女教育、住房等人才引进政策已明显改善,但签证、税收、金融、社保等配套政策碎片化,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健全。三是帮助引进人才加快融入国内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与国内人才和团队的合作。四是做好特殊人才安全工作,扩大市场和社会组织引才渠道和规模,淡化政府主导引才用才观念,规避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在我国引才上制造的风险,有效处理好引进、使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关系。五是加快倡导建立国际人才发展合作组织,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等国际合作体系,形成人才纠纷多边协商机制,促进人尽其才,维护人才安全,打破少数国家垄断稀缺人才格局,遏制和扭转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套利”行为。

  原文链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王沛: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成文法公布质疑

  发生于春秋后期的子产铸刑书事件是中国立法史上的大事。直至今天,主流的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著作都将此事看作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成文法公布活动。这种观点以《左传·昭公六年》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经唐代孔颖达阐释(孔疏)后几成定论。

  《左传》关于铸刑书的细节描述,源自晋国贵族叔向写给子产的一封反对信,这封信正是子产铸刑书为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之观点的主要证据。不过这封信既未言明“首次”,也未谴责“公布”,而是在指责子产不该为郑国立法。

  《子产》在提供新线索的同时,还将研究者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曾被忽视的史料上来。这些史料表明,子产铸刑书是中国源远流长之立法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此环节既保留了诸如国野有别的传统形式,又衍生出礼崩乐坏后的立法新理论,同时,此环节并不涉及法律公布问题。既然诸种资料都未提供中国曾有秘密法传统的坚实证据,那么对相关旧说的重新审视与讨论就非常有必要了。

  原文链接:三种史料中的子产铸刑书

  

  赵奎英: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对象性”美学向“非对象性”美学的变革势在必行。“非对象性”美学不仅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哲学中有其根基,而且可以在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找到依据,并且当代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审美实践活动基础。“非对象性”美学不只是纯粹的美学概念运动,它意在促进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非分离主义、非形式主义的以多样存在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审美活动。从“非对象性”美学来看,审美关系不是认识论的对象性关系,审美也不是人在世界之外对对象表象的观审或沉浸,而是作为审美“缘构”的人与作为审美“缘素”的存在者相遭遇、相激发,共同生成一个审美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之中经验或亲历这个世界的发生和显现的“具身行动”。

  原文链接: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王庆其:中医学是治病的学问,也是治人的学问

  正因为中医学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基因,因此,它与西方医学有很大不同。在我看来,其中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与其说中医学是治病的学问,不如说是治人的学问,是通过治人达到治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者,天地之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当前,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疾病还缺少理想的根除办法,但是中医药扶助保护人的正气,通过正气抵御疾病,不失为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良好对策,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最重要的是养护好中医所认为的“正气”。对于机体来说,“正气”集中体现在人的抗病能力。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种生化和制约并存的自稳调节机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防御四大功能,人体依靠这些自稳调节功能维系着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并具备抵御致病因素侵犯的能力。

  通过提升人体免疫力来治病,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以治人来达到治病目的的做法,体现了系统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

  原文链接:中医学是治病的学问,也是治人的学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